儒文化的痼疾,製度的缺陷,是造成當今官員外表清廉內心貪婪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從這方麵入手,那麼反貪繼續是工作,受賄繼續是生活。如此而已。
江蘇阜寧一位小學生在馬路上拾到1000元錢,交給了崗亭裏的警察。後來,他父親聽說了,有點不相信,於是到警察哪兒核實。一詢問,事情有這麼一回事,可蹊蹺的是那1000元去向不明了。經辦人一會兒說那收錢的警察去北京開會了,一會兒說會計不在家,推三阻四的。
對於此事,屁叟在鋤禾之餘,有幾點思考,現與大家分享。
首先,我覺得小孩的話比大人的話可信。對於小孩子的話,成人是不大相信的,常稱之為童言戲語。即使身為父親,也不太相信兒子的話,否則他也不會去警察那兒核實了。然而,相對於小孩話的半信半疑,那成人的話則全然不可信了。收到了錢,經辦人就出門開會,會計就不在家,有這麼巧嗎?對於成年人的話不信任也不要緊,王勇平先生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你不信,總有人信。
其次,我為中國的教育與現實的脫節而好笑。自從孔聖人起,中國的教育就一直套用用超越現實的美好的東西忽悠人的辦法。《孝經》上說要做孝子,要麼就去冰上睡覺,如王祥;要麼就把自己的兒子埋進土裏,如郭巨;要麼幹脆自己去投江,如曹娥。拾到東西要上交,這是老師不厭其煩宣揚的,更有一些好事之徒譜成歌曲“我在馬路邊,拾到一分錢,交給警察叔叔——”。一分錢是可以交的,1000元就該考慮了,因為警察也會動心的。對於路上拾到錢財該不該交公,古聖人其實早已說過了:“君子愛財,取之以道”。道者,路也,在路上拾到錢連君子都會要的,何況小人呢?別說不長腳的錢了,就是奔跑迅速的麋鹿在路上見到了也是自己的,5000年來,逐鹿中原的故事還少嗎?
再次,上交是本分,上查就有點僭越了。錢交給警察叔叔以後,小民的事也就完了,可這孩子的老爸不省事,還要詢問錢的流向,這就有點過分了。自古以來,老百姓繳納皇糧國稅是天職,但又有幾個去問朝廷:這錢是怎麼用的?蓋宮殿,製肉糜,賞妃子,那是皇帝他老人家的事,真的與小民無關。前不久,一些部委不是也因為“國家機密”的緣故,不公開收支情況嗎?
201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