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歪批聊齋 6.遠離富人珍愛生命——歪批聊齋(1 / 2)

一、歪批聊齋 6.遠離富人珍愛生命——歪批聊齋

在封建社會裏,總有一些人愛遊走於權貴豪門之間,一方麵想分一杯羹,一方麵也覺得是一種榮耀(象阿Q就以與趙太爺說過話而自豪),殊不知,這樣做是極其危險的,富人一不高興,就叫你吃虧,甚至還能叫你把小命丟下,《聊齋·商三官》中的商三官父親,就是因為和家鄉的富豪在一起喝酒,喝高了,拿富豪開涮,說了兩句笑話,惹惱了富豪,富豪一翻臉,叫家奴將他一頓暴打,抬回家不久就死了,象這類富人專橫跋扈的例子不甚枚舉,如一位窮哥們把財主的小狗無意間弄死了,賠錢不說,小狗下葬那天,他還得披麻帶孝,還有一位揀破爛的窮老漢,不小心弄破了財主小姐的牛仔褲,被罰50元錢,還要當眾下跪,路過的群眾看不過,替這位窮老漢求情,那財主小姐和她的媽就是不依不饒,有人把這種現象歸結為為富不仁,也就是說,人一闊,心就狠了,好象是個人品質問題,其實,事情遠非這麼簡單,其根源在於富人因為其富有,能得到官府的庇護,能淩駕於法律之上而不受法律的約束,商三官的父親死後,她的兩位哥哥走法律程序,向官府報案,可拖了一年多,很簡單的案子就是判不下來,於是才鬧出她扮戲子刺殺仇人的故事來,看來在舊社會,向富人討要公道,依靠官府和法律是行不通的——我們真慶幸生活在一個“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新社會裏!

我曾有幸拜讀了好多知識淵博的專家學者對這篇小說中人物的解讀和評價,他們在鞭撻富人的霸道,惡奴的可恨以及對商三官英勇氣概的讚頌和對她兩個哥哥窩囊的嘲諷之外,往往忽略了小說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郡官,可以說,郡官雖然出場不多,卻是主角,他的所作所為決定了小說中許多人的命運,如果當時他能及時公平公正公開地處理此案,商家得到應有的經濟賠償(因為有權有錢人打死人隻能賠錢而不可能償命的),商三官就不會報什麼仇,就不會死,早就嫁人,相夫教子了,那富豪也不會身首異處,可以天天喝酒聽戲打麻將,生日還會一年一年過下去,那家奴也不會見色起斜念,落個流血暴死的下場,總之,大家都能繼續和諧下去——官僚主義真是害死人!

讀者在讀這篇小說時,不知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商三官殺死富豪,自己也上吊自經,郡官來驗屍後說:“判二兄領葬,敕豪家勿讎”,這個細節反映了郡官為人處世之圓滑老到,具有豐富的執政經驗,如果富豪家再找商家麻煩,必然會引出新的命案,自然會影響青天大老爺治下的一方平安,於是幹脆來個“鋸箭法”,到此打住,各不相找,同時,他也要從此案中脫身,再糾纏下去,難免把他當初受賄的事情抖露出來,為了脫幹係,隻有遠離富人,明哲保身了,看來,為珍愛生命起見,對富人的敬而遠之,不僅僅是窮人該做的事情,官老爺們有時也用此高招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沒有了花巷妓院了,於是大家不知道嫖娼為何物,但是在封建社會裏,賣淫嫖娼卻司空見慣。但嫖娼不是一個正人君子所該為的,說某人嫖娼絕對不是誇獎他,尤其是對有身份地位的人那便是侮辱貶損了。如果說皇帝嫖娼呢,那更是大不敬,估計要殺頭的。可是在古典文學裏,恰恰有人敢寫皇帝嫖娼,我就發現了2處,一處是《水滸傳》中的宋朝皇帝嫖宿李師師小姐,一處就是《聊齋·辛14娘》中的皇帝在太原妓院和狐仙一夜情。這兩位作者非但沒殺頭,其作品還成為名篇而流芳百世。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現以《辛14娘》為例試做剖析。蒲鬆齡創作《聊齋》的清初順治康熙朝代正是文字獄方興未艾之時。說到清初文字獄,博識的人往往會不寒而栗,那真是比洪水猛獸還厲害的玩意,一不小心就搞出個反對皇上,誹謗政府的罪名。不僅作者自己要處死,還殃及妻子,父母,甚至9族。但事情果真如此嗎?如真要這樣,那蒲鬆齡說皇上嫖娼為什麼會安然無恙呢?細讀《辛14娘》,不難發現,原來嫖娼的皇帝是明朝正德年間的,不是清朝順治康熙年間的,嫖娼一事自然與當今聖上就不相幹了。雖然講皇帝嫖娼有點不雅,現在的皇帝心頭會不舒服,但是,清初的皇帝還是講究證據的,沒有因為作者靈魂深處的反皇權意識而為難他,也沒有以什麼“含沙射影”“惡毒攻擊”等形而上的東西而治他的罪。由此看來,清朝的文字獄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霸道,至少不會捕風捉影,盡管有時舉證比較牽強,但總歸還是以證據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