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歪批聊齋 1.人與畜生的勾結——歪批聊齋(2 / 2)

這老王八還真是有情有義,雖然他身上有地方官員固有的毛病,比如,貪杯,動輒就醉;比如,態度驕橫,不可一世;比如,斂財,他家有好多奇珍異寶,上文的象夜明珠的玩意就是其中之一,但他終是良心未泯,對待恩人尚能想到回報。在那時的現實生活中,以怨報德,過河拆橋的人太多了。所以說,人有時不如王八。

這篇小說還有一點很值得後人揣摩,蒲鬆齡老先生為什麼在王八的年齡上選擇年長者,而不是小王八,王八羔子或者王八蛋,可能他認為老王八受的教育多一些,閱曆多一些,還存有寬厚之心,而王八羔子與王八蛋們比他們的上輩還壞,是不會有此善舉的。

“用我的生命換你一笑”這樣的話在當今風情萬種的時代經常會聽到,雖然付諸行動的並不多見。可是在300多年前蒲鬆齡生活的年代,卻有人真真實實地做了一回,不能不令人感慨。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少婦從村頭騎馬過來,一個男子對眾人說,我能叫她笑一下。於是他快速跑到少婦前麵,在牆頭上橫了一截高粱杆,解下腰帶套在脖子上,做出上吊的模樣,大聲喊:“我要死了,我要死了”,那少婦果然粲然一笑而過。可是少婦離開之後,那人還是不下來,眾人一看,原來他真的死了。

殊不知,古往今來多少男人為博紅顏一笑而引頸自縛!

明朝某年間,山東鬧蝗災,蝗蟲從青州向沂縣來了,沂縣縣令非常擔心。本地柳樹精化成一位風度翩翩的秀才托夢告訴他:“明天城西南大道上有一位騎著肥母驢子的婦人就是蝗神,你向她懇求就可以免災了。”第二天,縣令就在路邊等候,果然她來了。於是縣令獻上一柱香,三杯酒,哀求她不要吃本縣的莊稼,她也就答應了。之後沒幾天,蝗蟲鋪天蓋地而來,真的沒吃地裏的莊稼,倒是把縣內的柳樹葉全吃了。

以前我對神仙是很敬畏的,認為他們高不可攀,讀完這篇小說才知道,原來不是這麼回事,請神仙辦事也蠻容易的,收的禮也不多,一柱香三杯酒解決問題,比找人辦事省多了。找一個稍微象樣的人辦點小事,就要香煙,老酒,吃飯,洗澡,紅包外加小姐。

文中的蝗神形象也蠻可愛的,心挺軟。縣令一求也就同意了,沒說研究研究,要知道全縣的莊稼那是一個多大的數字呀!她在對待柳樹精問題上有點小心眼:你泄露了我的天機,對我也不敬,一杯酒也不送,好!讓你的葉子精光光!有幾分世俗女人的虛榮,自尊,要人恭維,巴結。

這篇小說中有一個形象不太真實,就是縣令,在黑暗的舊社會,怎麼會有這樣的官!聽說蝗蟲來了,“沂令憂之”,“憂之”二字把為民操心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見到蝗神時,“令便哀懇”,好一個“哀”字,畫龍點睛,這樣的縣令恐怕也隻有書裏有,現實生活中哪裏找呀!

柳樹精是本篇中最倒黴的人物,事情本不與他想幹,卻心懷惻隱,平添災禍。令人奇怪的是柳樹精拜訪縣令時,為什麼是秀才模樣,一個讀書人?而不是商人,官員,妓女?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