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語 結語
19世紀是科學的世紀,而德國是這一時期科學研究的中心之一。亥姆赫茲的一生橫跨這一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他深刻覺察並且直接參與了許多學科從自然哲學向精密科學的轉變。與此相伴隨的是德國科學的興起,它從19世紀初落後於英法兩國發展到在該世紀的最後30年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在19世紀後半期被嚴重削弱。然而,一種根植於這種哲學,尤其是謝林和黑格爾哲學的浪漫主義思潮發展了起來,它在很多方麵都對科學發展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了反對這種觀點,伴隨著物理學和生理學等領域的一些開拓性的成果,在許多科學家中出現了一種新的經驗主義傾向。他們認為,人類知識之所以受到嚴重限製,這純粹是偶然的,因為知識的限製乃歸因於感官的限製,這是一個生理學事實,我們應當理解並克服它,從而推進整個人類知識。
亥姆霍茲所處的時代是德國哲學激烈動蕩的時期,形而上學受到了來自各方麵的批判,精密科學的地位由於經驗研究而變得更加穩固。亥姆霍茲的整個科學生涯就是在這樣複雜的曆史背景之中展開的,因此他的思想無疑要受到這種時代背景的影響。以往的多數研究把早期的亥姆霍茲標為康德主義者,而後期標為經驗主義者,這種貼標簽的做法顯然過於簡單而且也是不恰當的,因為亥姆霍茲自始至終都在致力於理性與經驗的結合,隻是在早期他的理性主義思想較強,到了後期其經驗主義則占優勢。他迷戀抽象的哲學思考,也擅長具體的科學研究活動,所以他的科學研究離不開哲學思想,同樣他的哲學思想也離不開科學研究,二者是互相促進的。就此而論,反活力論、反先驗論和反浪漫主義作為其職業生涯的重要特點,貫穿於他的全部研究工作。
從反活力論的過程來看,亥姆霍茲選取了當時科學家和哲學家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即生命現象中是否存在一種神秘的活力作用,由此卷入了活力論與機械論之間的爭論。在這場爭論中,亥姆霍茲始終抓住定量實驗和數學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精確分析了肌肉和神經作用過程,闡明了動物熱的來源和神經衝動速度的可測性,從而表明那種神秘的活力不可能存在。能量守恒定律的確立和神經衝動傳播速度的精確測量在某種意義上是亥姆霍茲反活力論的結果,也表明生命現象與物理現象都可以歸因於物理學和化學的力,而不需要訴諸一種無形的、無法測量的特殊活力的作用。
從反先驗論的過程來看,亥姆霍茲最初受到康德哲學的影響,部分具有了形而上學實在論的立場。然而,由於受到其感覺生理學研究、法拉第等人的經驗方法和費希特的行動哲學的影響,亥姆霍茲逐漸擺脫了形而上學本體論而走向經驗主義的科學方法論。在生理光學尤其是視覺理論的研究中,亥姆霍茲堅決反對繆勒和黑林等人所持有的先驗論觀點,並且通過對視覺作物理學、生理學和心理學酌全麵考察,最終提出了一種經驗主義視覺理論。另外,亥姆霍茲還考察了與視覺理論緊密聯係的空間知覺問題,並從不同於黎曼的角度明確提出了他的非歐幾何思想,從而否定了康德所認為的歐幾裏得公理是先驗的這一觀點。基於這些研究,亥姆霍茲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了對先驗論解釋的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