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園情理 第六十三節盜猖其道,道何如哉
打開電腦,自動登錄QQ,打開空間,走進農場。點開“QQ好友”,輕點灰色的手形按紐,在好友身後便會出現些許金色的手指。它告訴你,這個好友的農場裏有了成熟的作物——可偷。於是欣然前往,點擊一鍵摘除,農場所有成熟的作物便紛紛收入囊中。一陣坦然的偷竅之後,便會走進倉庫查看,累累碩果赫然入目,下顯金幣數額催得心花怒放。當然欣喜之後亦不忘幫忙除草拿蟲澆水,因為這樣可以得到金幣、增加經驗,從而提高自己級別……這就是現流行於網絡的QQ農場遊戲!
偷是一定要偷的,不管是親朋還是好友!因為你不偷他的,別人也會偷走;同理你的農場作物成熟了不能及時收獲,別人也會偷走,說不定那偷的人就是你的老娘。當然,有時人家農場裏可能養狗,但強烈的占有欲使人賊膽包天,明知有狗在,偏向狗前行。盡管狼狽中難免金幣有失,然而丟失芝麻卻能落得西瓜,嘴裏惱怒而心裏得意——也就是挨下咬罷了。在這裏大家偷且快樂著——真正踐行著“偷著樂”。
這種遊戲,簡單易學好操做,時下風行網絡。它能使很多老年人想起久違了的田園,它使很多年輕人從工作的重壓下得以片刻的歡娛,它使很多孩子得到了枯澀的學習之外的樂趣……也正因為如此,也招來了網絡歌手大展才華,譜寫了多版本的《偷菜歌》為之振臂搖旗,經濟危機濃雲密布,唯我農場風和日麗,終使億萬百姓終得陶潛之樂!
然關閉農場,撥下電源,樂定思樂,樂何如哉?
農場為何?乃盜者樂園。在這裏偷是常理,不偷反是悖論。偷者不勞而獲,洋洋得意,步步高升。本分者“辛辛苦苦好幾年,一偷回到解放前”。在這裏全無公德一法規意識,隻有蒼白的幾聲狗吠。長此以往,久駐農場的人們,回到現實之後可能管住自己那慣偷的手?聽慣了虛張聲勢的狗吠,是否還能記起法律的尊嚴?“不勞也能收獲”薰陶出來的孩子,還是否知道“幾滴汗水幾分收獲”的真諦?……
農場怎能如此?智者不智。應試教育背景下,多年的寒窗苦讀,僅成就其有才無德的一“表”人才。商品大潮衝昏了他的頭腦,利令智昏使之研發出這目無法紀的遊戲,如今日進鬥金的設計者正忙於偷網民的腰包,怎麼也不會想到他也偷走了網民的公德與法規意識,更不會想到潛移默化之功將危害無窮!
農場怎麼會成就如此?肉食者鄙。如果說研發者在商言商,那為官者在官就得言官。傳媒一日千裏的今天,影響廣泛久遠,那手中鮮紅的大印怎就蓋成了綠色的燈影,得以讓這樣的遊戲盛行於世?要麼是金幣使然,要麼本身就是一些無法律意識之流,更有甚者可能是玩弄法律之徒。這次第,怎一個疏忽了得!是這些屍位素餐者流在愚黔首不成!
據先秦著作《屍子》記載,“孔子過於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意思是說,孔子路過“盜泉”,口很渴,但因為泉水的名字為“盜泉”,遂忍耐幹渴,不飲其水。此後,孔子說的“誌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也成為無數人警示自己的格言。也許我們從不想過成為聖人,但我們決不能無視我們是聖人的後代!
盜猖其道,道何如哉?那個嬰兒的孤魂尚未行遠,他那漸行漸遠的背影已給這一切的一切做出了一個蒼涼的回答!盜猖其道,公德將無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