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雲別居者(1 / 2)

鴉片為近代中國之恥,亦為外國侵略中國的有力武器,事實證明,鴉片對中國的危害遠遠大於鴉片藥性本身。它毒害的是中國人的思想,民眾對鴉片的喜愛讓他們迷失了自己,忘記了曾經許下的諾言,忘了士大夫的職責,這是萬萬不該的,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建立的信心是多麼的不堪一擊,可試想那時,他們的經曆也是值得同情的。劉文典素以文人愛國為己任,前方無力控製,後方秩序混亂,可能寧靜一時也是他需要的吧。

我們也理解了他沾惹煙土也的確是事出有因的。

那時的昆明,雖不致遭日軍馬蹄肆意踐踏,但日子也一天一天地逐漸變得艱苦。前方吃緊,免遭戰亂的後方,情形也不見得多好。戰爭最耗人力物力,何況麵對如此重要的大仗,近代中國本就羸弱的經濟鏈條更是被打得支離破碎——炮火下是無數百姓的性命。戰爭相持不下,一切秩序如突起風雲,難以維控。物價飛漲,吃飽穿暖對任何人都仿佛已是奢望,青衣古燈的文人教授們一再節儉,也是無可奈何。

日軍在踐踏過前方後,也將眼光逐漸聚焦在了中國精華聚集的雲南地界上。當一架架飛機在天空中次序而來,每時每刻都可能有炮彈侵襲,昆明的警報聲也成了多少人心裏的猛然一驚。劉文典的住宅在炮彈下轟然倒塌,亂飛的書稿衣物中,心理承受力的考驗更加一層。是時,他不得不避於鄉下,每日徒步走幾裏路。

“堪告慰於老友者唯有一點,即賤軀頑健遠過於從前,因為敵人飛機時常來昆明擾亂,有時早七點多就來掃射,弟因此不得不黎明即起,一聽警報聲,飛跑到郊外山上,直到下午警報解除才回寓。因為早起,多見日光空氣,天天相當運動,都是最有益於衛生,所以身體很好。弟常說,‘敵機空襲頗有益於昆明人之健康’,並非故作豪語,真是實在情形。”劉文典給胡適的信中所提到的這般,是能看出他的樂觀,可這也隻是排解苦悶聊以自慰的話,言不由衷之情陡然可見。

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本就樂不起來的情況下,劉文典又遭受了當頭一棒。手足之情在戰爭年代斷送已經常見,但這種痛苦滋味也隻有當事者了解。痛斷肝腸的程度,讓人無力發泄自己的情感。如果說劉文典的兩位兄弟病故隻能讓他極度心痛,那麼母親的去世,可謂是真正的劇痛,也是他染上鴉片的真凶。

在劉文典決定前往西南聯大任教時,就為此事想了很久。母親年事已高,這讓他十分擔心。然而,為了自己的教學大業,他不得不留下母親獨自一人,可他的心是無時不牽掛著至親的。

而今母親已去,劉文典連最後一麵也沒有見到,他半輩子都在教書與革命中度過,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的痛苦,他是嚐到了。想起母親生前對自己的種種情形,真是無語凝噎。子欲養而親不待,他也想侍母盡孝,養母終老,但現實讓他無力做出任何選擇。好在母親生時深明大義,並不要求兒子為自己做什麼,反倒鼓勵他為國效力。此時母親已去,劉文典悲痛之感無以複加。

鴉片為近代中國之恥,亦為外國侵略中國的有力武器,事實證明,鴉片對中國的危害遠遠大於鴉片藥性本身。它毒害的是中國人的思想,民眾對鴉片的喜愛讓他們迷失了自己,忘記了曾經許下的諾言,忘了士大夫的職責,這是萬萬不該的,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建立的信心是多麼的不堪一擊,可試想那時,他們的經曆也是值得同情的。劉文典素以文人愛國為己任,前方無力控製,後方秩序混亂,可能寧靜一時也是他需要的吧。

我們也理解了他沾惹煙土也的確是事出有因的。

那時的昆明,雖不致遭日軍馬蹄肆意踐踏,但日子也一天一天地逐漸變得艱苦。前方吃緊,免遭戰亂的後方,情形也不見得多好。戰爭最耗人力物力,何況麵對如此重要的大仗,近代中國本就羸弱的經濟鏈條更是被打得支離破碎——炮火下是無數百姓的性命。戰爭相持不下,一切秩序如突起風雲,難以維控。物價飛漲,吃飽穿暖對任何人都仿佛已是奢望,青衣古燈的文人教授們一再節儉,也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