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力賑窮途(1 / 2)

“今後唯一之希望,即為如何確定教育經費之來源。根據大學院教育經費獨立之明令,劃分何項稅收,使教育行政機關能直接征收、直接保管、直接支配;在可能範圍內,做可能之事業;斯則行政當局與熱心教育諸同誌,所共同努力以赴之者也。”劉文典所希冀的,是每月政府補助必須達到合理數目。如此狂傲的劉文典,在自己本不屑一顧的人麵前,實在費了諸多口舌。

他穿著長褂,戴著眼鏡,激昂地對著宋子文慷慨陳詞,然而這位國民財政部長並不為其所動。

劉文典的耐心在一點點地被耗盡。若是別事,他不會像今天這般“好態度”,或許早就“火星四濺”了。而宋子文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教育,對於他來說,並不是多大的事情。二人你言我語,互不相讓,本應順理成章解決的教育經費問題,就這樣相持不下。

安徽大學,這一基礎薄弱卻滿載期望的新建大學,創辦至此,似乎已無法再繼續維持下去了。那個時代,充滿的是硝煙,征伐,爾虞我詐,而育人育理,傳道,授業,解惑,在此時此景,仿如是無足輕重的。

劉文典麵對高官,不卑不亢,也不因宋子文的拒絕而放棄。二人多次爭論無果後,決定同去找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來解決此事。蔡元培曆來對劉文典有惺惺相惜之意,而作為中國近現代教育界最負盛名的教育家,教育大計在他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於是,此時終於出現了一絲曙光,安徽大學也因此迎來了轉機,安徽各界人士的請願讓宋子文頭疼,這回輪到他吃不好睡不好了。抗議風潮大有無法抑製之勢,宋子文不得不做出讓步,同意每月撥給安徽大學10萬元教育經費的補助。這雖然與劉文典所說的每月補助最低限度16萬元還相差不少,但在安徽大學建設迫在眉睫的情況下,已經是最好結果了。加之省財政部門也決定月籌4萬元用於安徽大學的經費,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事便就此平息。劉文典終可以舒一口氣了。

回想安徽大學的創建曆程,已非一個“難”字可詮釋。劉文典在這場無米之炊中,甚至連“調料”都沒有。

學校以預科起家,當時,所有基礎薄弱的學校在建立之初似乎都是如此,這本無可厚非。但作為一座高等學府,原本就是“但設本科,不設預科”的,然而既然由於種種原因設了預科,就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完善高等教育學府本應有的各個學院。可悲的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劉文典等人不能解決的。

可以預見,劉文典在這時自是睡不成眠的。學校經濟入不敷出,責任似乎全係在預科主任身上。他當時不到40歲,看起來卻像是大了一輪。作為一位學術巨匠放下書本教案,投身管理事務,內心或多或少的不自信、不熟悉,也足夠困擾他的了。

“今後唯一之希望,即為如何確定教育經費之來源。根據大學院教育經費獨立之明令,劃分何項稅收,使教育行政機關能直接征收、直接保管、直接支配;在可能範圍內,做可能之事業;斯則行政當局與熱心教育諸同誌,所共同努力以赴之者也。”劉文典所希冀的,是每月政府補助必須達到合理數目。如此狂傲的劉文典,在自己本不屑一顧的人麵前,實在費了諸多口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