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名先立業(1 / 2)

在承諾的資費沒有落實的情況下,劉文典無計可施。碌碌鼠輩隻能是曆史的注腳,蒼髯老賊們,讓本就困難的安徽教育變得更加烏煙瘴氣,前景堪憂。

那時的劉文典,正準備一展宏圖,卻遇此狀況,實在步履維艱。他每日寢食難安,這似乎也正應了他來到安徽大學之前所想到的,每個地方都存在著陰暗角落,奸人也似乎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舞台。

事實上,劉文典在剛接到安徽的邀請函時,就已不開心了。這都源於他的“清高”,以及他對這個社會本質較為敏銳的洞察力。或許,是他對當時的社會官員已經失望,認為安徽的官員隻是一幫毫無作為的小人,與他們共事,甚至有辱自己的一世英名。

“安徽的那些東西不能共事,所謂大學也不過是那麼一句話而已”,從這句話可看出劉文典對那群小人的不屑。當然,安徽並不全是無為之人,也有心明眼亮的智者。劉文典在這件事上也並未表現得那麼決絕,畢竟,故鄉的教育對這位胸藏赤子之心的學問大家來說,分量不輕,隻是現實也第一次讓劉文典低下了高傲的頭:他的經濟狀況實在拮據。

劉文典在寫給胡適的一封信裏提到,“弟所以跑在安慶那樣穢濁的地方討生活,一來是因為安慶有個中學,小兒可以讀書;二來是受生活的壓迫,所以才忍恥含垢在那裏鬼混,過的生活真是苦極了。終日要和一班不相幹的人們周旋,簡直是如娼妓一般了”。

他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也不是供人欣賞他如何高風亮節的俠士,他是一個父親,一個家庭的頂梁柱,他對這個社會可以是大義的,毫不計較的,但麵對家庭,他有責任,且是很重的責任。不想,現實再度讓他失望。

劉文典煞費苦心地熬了幾個晚上,寫出了大學籌建方略,卻隻是被扣上了“條理縝密,擘畫周詳”幾個字,沒有任何實際效果,也沒有任何下文。省教育廳廳長對此極為讚同,卻不予任何實質性的支持。

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一次次去求那早已承諾的1萬元經費,並要求“克日籌撥”,此番詢問隨後也終於得到回應,在省政府發出的“教字第四一號”公函上,這1萬元終於被令“迅予撥發”。這一天是3月31日,距口頭支票應允時已過數月。

不管怎麼說,安徽大學總算可以如期開學了。

1928年4月10日上午10點,安徽大學在風雨飄搖的時代正式誕生。經費不足,場地有限,劉文典領導眾人艱難地克服了這些困難。從這一刻起,劉文典成為安徽大學創立過程中最大的功臣。這是他的巔峰時刻,備受矚目的時刻。但凡高等院校的首任校長,總會受到後世人的敬仰和緬懷,而劉文典在這些人當中,似乎被擠出了視線。幸而,曆史未曾抹去時代英雄的光彩。

滄海橫流,英雄理應被銘記。劉文典,無疑是其中最獨特的一顆星辰,或許他從未想過這些。他的腦海裏,仍擠滿了學校的資金問題,那一群學生的教育問題……

在承諾的資費沒有落實的情況下,劉文典無計可施。碌碌鼠輩隻能是曆史的注腳,蒼髯老賊們,讓本就困難的安徽教育變得更加烏煙瘴氣,前景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