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時節,劉文典打出了自己漂亮的招牌。是時,他不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不再聽到職不相稱的流言蜚語,而是知名教授。《淮南鴻烈集解》徹底穩固了劉文典在學術界的位置。對於這一點,劉文典是知曉原因的,一切自有根由,他的成名根由,皆來自於胡適。
後來,劉文典在各種場合上都提到了這件事,他曾如此評價胡適對他的幫襯:“你是弟所最敬愛的朋友,弟的學業上深受你的益處。近年薄有虛名,也全是出於你的‘說項’,拙作的出版,更是你極力幫忙、極力獎進的結果。”
劉文典自謙倒是第一回,他這般褪去鋒芒,讓人以為不是他了。但其實這正是劉文典,一個率直善良的中國文人。
也正因有對胡適的如此敬仰,劉文典每每遇到需要決策之事,也多會爭取胡適的意見。當《淮南鴻烈集解》塵埃落定之後,劉文典又瞄向王允的《論衡》。胡適聞之,也一樣大力支持。不過,中間卻出現了些許“岔子”。
校勘完畢後,商務印書館表示,此書市場狀況似乎不容樂觀,這讓劉文典心生疑慮。轉而,他再請胡適“出山”。而胡適一出馬,也的確令問題迎刃而解,商務印書館將出版事宜委托於他,讓他與劉文典商談。
人生得此摯友,當真不留遺憾了。
後來,劉文典也曾做《莊子》《說苑》《大唐西域記》等校勘工作,之前均向胡適“彙報”,以征其見。胡適也不嫌麻煩,一一應了下來。劉文典對胡適極其信任,那段時日,凡胡適讚同的事情,他自當義不容辭;凡胡適存有疑竇的,他則毫不猶豫地當即放棄。
劉文典出名了,對他而言,出名帶來的最大收獲有兩個:其一,得胡適這一摯友。人生難得幾個朋友,尤其對劉文典這樣直脾氣的人來說,虛假的鞍前馬後那一套他不懂,他隻懂得對錯和道義,也許胡適就是因為這一點,才願意和劉文典成為朋友的。
其二,治學的精神得到了鍛煉。在劉文典之前的生活中,他雖然一直鑽研國學,卻從未如此用心。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劉文典用生命寫作的《淮南鴻烈集解》,帶給他的是專注而積極的治學態度,這是劉文典一生治學必不可少的。
幾番清貧之苦,一夕揚名天下。這時的劉文典,終於迎來了他人讚許的目光,他也慢慢地處於了北大乃至北平的中心地帶。
北大時節,劉文典打出了自己漂亮的招牌。是時,他不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小卒,不再聽到職不相稱的流言蜚語,而是知名教授。《淮南鴻烈集解》徹底穩固了劉文典在學術界的位置。對於這一點,劉文典是知曉原因的,一切自有根由,他的成名根由,皆來自於胡適。
後來,劉文典在各種場合上都提到了這件事,他曾如此評價胡適對他的幫襯:“你是弟所最敬愛的朋友,弟的學業上深受你的益處。近年薄有虛名,也全是出於你的‘說項’,拙作的出版,更是你極力幫忙、極力獎進的結果。”
劉文典自謙倒是第一回,他這般褪去鋒芒,讓人以為不是他了。但其實這正是劉文典,一個率直善良的中國文人。
也正因有對胡適的如此敬仰,劉文典每每遇到需要決策之事,也多會爭取胡適的意見。當《淮南鴻烈集解》塵埃落定之後,劉文典又瞄向王允的《論衡》。胡適聞之,也一樣大力支持。不過,中間卻出現了些許“岔子”。
校勘完畢後,商務印書館表示,此書市場狀況似乎不容樂觀,這讓劉文典心生疑慮。轉而,他再請胡適“出山”。而胡適一出馬,也的確令問題迎刃而解,商務印書館將出版事宜委托於他,讓他與劉文典商談。
人生得此摯友,當真不留遺憾了。
後來,劉文典也曾做《莊子》《說苑》《大唐西域記》等校勘工作,之前均向胡適“彙報”,以征其見。胡適也不嫌麻煩,一一應了下來。劉文典對胡適極其信任,那段時日,凡胡適讚同的事情,他自當義不容辭;凡胡適存有疑竇的,他則毫不猶豫地當即放棄。
劉文典出名了,對他而言,出名帶來的最大收獲有兩個:其一,得胡適這一摯友。人生難得幾個朋友,尤其對劉文典這樣直脾氣的人來說,虛假的鞍前馬後那一套他不懂,他隻懂得對錯和道義,也許胡適就是因為這一點,才願意和劉文典成為朋友的。
其二,治學的精神得到了鍛煉。在劉文典之前的生活中,他雖然一直鑽研國學,卻從未如此用心。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劉文典用生命寫作的《淮南鴻烈集解》,帶給他的是專注而積極的治學態度,這是劉文典一生治學必不可少的。
幾番清貧之苦,一夕揚名天下。這時的劉文典,終於迎來了他人讚許的目光,他也慢慢地處於了北大乃至北平的中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