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雖是阻力,但劉文典似乎並不畏懼,他第一次出手便直接挑最硬的骨頭啃,可見當時的他所承擔的壓力之大,而其信心之滿也是可見的。
劉文典此時剛在學術界小有名氣,有名卻沒有太多著作為其做墊,這樣一來,不免遭人口舌。劉文典豈是能容此等事情之人?但他明白,再多的口舌之爭也不如拿作品說話,他暗自較勁,心底的能量正蠢蠢欲動著。
是時,劉文典與胡適已很要好。他有了攻克《淮南子》的想法後,便告訴了胡適,胡適聽後大為讚賞,認為又將有一部佳作問世。為了鼓勵、也為了刺激,胡適在各界為劉文典“打點”,還逢人便說起劉文典正要幹的“大事”,所以在這本著作問世之前,就有很多人十分期待了。
胡適很支持劉文典,更是將他的《淮南子》列為北大“國故叢書”第一種,同時向劉文典承諾為其新書作序。得到胡適如此鼎力相助,劉文典自然是信心十足的。其時,胡適對劉文典的這種“提攜”,為其隨後一騎絕塵奠定了基礎。
胡適這個人很愛才,對於同道中人更是傾心待之,他對劉文典走上大師之路有“知遇之恩”,最起碼,他的鼓勵讓劉文典更有自信去做接下來的事情。嚴格點說,若是沒有胡適的大力推薦,恐怕劉文典的《淮南鴻烈集解》的聲名不至於威震八方。
劉文典知曉,整理國故不能一味地隻顧著考證,拓寬視野也是十分關鍵的,要做到集合多種版本,做到萬無一失,絕不能有半點揣測之意,非有幾分證據而不能妄下論斷。在後來,他曾給胡適寫信道:“弟目睹劉績、莊逵吉輩被王念孫父子罵得太苦,心裏十分恐懼,生怕脫去一字,後人說我是妄刪;多出一字,後人說我是妄增;錯了一字,後人說我是妄改,不說手民弄錯而說我之不學,所以非自校不能放心,將來身後虛名,全係於今日之校對也。”
這也說明,自信的劉文典即便異常聰慧,麵對這份不容易的工作時,也是如履薄冰,萬分小心的,生怕出現一點紕漏,畢竟這是對他來說尤為重要的一本書。
劉文典在校對《淮南子》的過程中,謝絕了一切不必要的應酬,每日除了上課,很少從他的書房裏出來,有時甚至連飯都忘了吃。伏案疾書,通宵達旦。不知過了多少晝夜,劉文典終於完成了他的首部作品——《淮南鴻烈集解》。
當完成時,劉文典首先想到的就是胡適。他急忙把書稿拿給胡適看,並要求胡適兌現自己的諾言——作一篇文言文的序。胡適當時已經不寫文言文了,可仍再度執筆撰文,並對劉文典的《淮南鴻烈集解》讚歎不已。他在序中寫道,“叔雅治此書,最精嚴有法”,又有“今日坊間所行,猶是百五十年前之莊逵吉本,而王、俞諸君勤苦所得,乃不得供多數學人之享用;然則叔雅《集解》之作,豈非今日治國學之先務哉?”
這些雖是阻力,但劉文典似乎並不畏懼,他第一次出手便直接挑最硬的骨頭啃,可見當時的他所承擔的壓力之大,而其信心之滿也是可見的。
劉文典此時剛在學術界小有名氣,有名卻沒有太多著作為其做墊,這樣一來,不免遭人口舌。劉文典豈是能容此等事情之人?但他明白,再多的口舌之爭也不如拿作品說話,他暗自較勁,心底的能量正蠢蠢欲動著。
是時,劉文典與胡適已很要好。他有了攻克《淮南子》的想法後,便告訴了胡適,胡適聽後大為讚賞,認為又將有一部佳作問世。為了鼓勵、也為了刺激,胡適在各界為劉文典“打點”,還逢人便說起劉文典正要幹的“大事”,所以在這本著作問世之前,就有很多人十分期待了。
胡適很支持劉文典,更是將他的《淮南子》列為北大“國故叢書”第一種,同時向劉文典承諾為其新書作序。得到胡適如此鼎力相助,劉文典自然是信心十足的。其時,胡適對劉文典的這種“提攜”,為其隨後一騎絕塵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