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中國別無選擇(2 / 3)

原因之三: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不利於創新。知識產權對於創新的意義自不待言,創新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源自社會對其創新勞動的承認,對其創新成果的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老話題,但一直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的法治建設滯後。權大於法、人情大於法的問題沒有解決,司法獨立性問題沒有解決,使得知識產權保護也難以解決。

原因之四:科技管理體製不順不利於創新。科技管理有三個焦點問題:重大共性技術的研發組織、科研項目的管理和科研經費的分配。這三個問題都需要有一個好的科技管理體製來解決,但目前我國的科技管理體製源自計劃經濟體製,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集中體現在科技創新不能與市場需求對接、科技創新效率低、科研經費浪費嚴重等。

原因之五:思想不夠解放不利於創新。科技創新離不開人,而人的創新源於思想。如果思想不能解放甚至受到禁錮,就談不上科技創新。古今中外的曆史已反複證明,思想活躍的時期也是科技創新成果豐碩的時期,科斯所說的思想市場就富有啟發意義。在新一輪全麵改革啟動時期,進一步解放思想仍然是一個艱巨任務。

一方麵,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上的基本要求,一要緊扣發展,牢牢把握正確方向,跟蹤全球科技發展方向,明確我國科技創新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二要強化激勵,大力集聚創新人才,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敢於承擔風險的創新型人才隊伍,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三要深化改革,建立健全體製機製,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四是擴大開放,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另一方麵,要針對上述不利於科技創新的因素,推進相關改革,如:推進行政管理體製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進貨幣金融製度、財稅製度、土地製度、幹部考核製度改革,消除經濟泡沫化的製度基礎;推進知識產權保護製度改革和科技管理體製改革;推進文化體製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為科技創新插上翅膀。

以創新驅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產業發展麵臨的機遇

機遇一:消費結構升級帶來機遇

消費結構升級是有規律的。20世紀80年代主要滿足吃穿的需求,所以當時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行業大發展;進入90年代,耐用消費品需求開始凸顯了,於是彩電、冰箱、洗衣機、微波爐等行業大發展;進入2000年後,住和行的需求開始凸顯,於是房地產和汽車行業獲得了大發展。前麵吃、穿、住、行、用五大需求都涉及了,消費結構今後朝哪裏升級?當然五大需求都沒有得到完全滿足,還有新的升級空間。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幾個方麵的需求越來越凸顯,那就是“學、樂、康、安、美”,它們分別是:學習的需求、快樂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和美麗的需求。

消費結構開始朝這些方向升級,那些與消費結構升級方向一致的新產業和產品,就迎來了新的機遇。例如,同樣是發展房地產業,以前主要是發展住宅地產、商業地產,今後的房地產業將更多地向文化地產、旅遊地產、休閑地產和養老地產等方向拓展。消費結構升級,沒有因為這次經濟調整而中斷,還處於繼續升級的過程中,這就是機遇。

機遇二:工業化進入新階段帶來機遇

工業化進入什麼新階段?比較通行的說法是中後期階段。工業化分為前期、中期和後期,現在是中期向後期過渡的階段,簡稱中後期階段。工業化中後期階段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化工業與生產性服務業(含金融業、物流業、信息產業等)相交融發展的階段。

根據對英法德意美日及“亞洲四小龍”等國家和地區曆史經驗的研究,重化工業階段一般來說持續時間比較長,多則持續上百年,短則持續三五十年,我國作為後發國家雖然可以發揮後發優勢,不需要那麼長,但再短也要20年左右。目前我國重化工業階段已持續了10多年,今後還有10年左右,也就是說10年後有部分地區開始進入後工業化時期。盡管最近幾年重化工業麵臨很多挑戰,但還有部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隨著經濟複蘇,還有一段時間的發展空間。由於重化工業產業鏈比較長,對GDP貢獻比較大,所以重化工業階段持續對重化工業及其相關行業來說就是一個機遇。

機遇三:城鎮化進入新階段帶來機遇

2012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2.6%,根據國際經驗,30%~70%是城鎮化的加速階段,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加速階段上半階段向下半階段轉折的階段。隻有當我國城鎮化水平達到70%以後,才能相對穩定下來。

這就意味著我國還有20年左右的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還有幾億農民要進城,還有很多現有的農村和一些城市郊區要演化為新的城市、新的城區,意味著還有很多新的產業和消費發展的空間,意味著還有很多基礎設施要建設。所以,中央將推進新型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途徑,主要是鑒於我國城鎮化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已經完成,沒有這樣的空間了。

這裏要強調的是,城鎮化以什麼樣的方式推進很重要,如果我們繼續按照以往以政府為主導的粗放方式推動,如大規模投資、大拆大建、造城運動、房地產開發等,將很可能帶來一係列後遺症。現在,中央強調的城鎮化是新型城鎮化,是人本城鎮化、市場城鎮化、協調城鎮化(與市場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相協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相協調,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相協調)、特色品牌城鎮化、集群城鎮化、綠色低碳城鎮化、智慧或智能城鎮化、品質城鎮化、人文城鎮化等。隻有按照以上要求去推進新型城鎮化,我國的城鎮化才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