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就是這樣一個平庸的刊物。
然而,一九九七年,它卻陡地挺起身來,顯得格外紮眼。
是李霽宇這位主編,給了它胸懷,也給了它膽魄。
還有時勢。
誰也不能忘了時勢這個勢利之徒。不知拗住哪股筋兒,他可以讓心雄萬夫者齎誌而歿,也可以讓才情平平者成就偉業。責怪他是沒有用的,隻能反躬自問。隻有別具隻眼者,或後世的曆史學家,才會發現失敗與成功原本含在各自的質素裏麵。時勢是一個鐵鑄的門洞,一頭大一頭小,大的一端誰都可以進去,小的一端隻有一兩個人可以出來。隻是他的剔汰不以身軀的大小為然。出身,教養,學業,誌向,勤勉,你可能隻是一方麵格外傑出,各方麵都差不多的人你以為是平庸,就是他們自己也未必體察,實則是真正的優秀。今天人們已發現了這裏的奧秘,起了個名字叫EQ。成功往往在一瞬息之間,實則人生早就設定了它的必然。
此前兩年的時勢,讓人愴然。
中國新時期的文學批評,經過二十年的艱難跋涉,如一位羸弱的行人,終於頹然倒下。一個最大的標誌,便是大批長期從事文學批評,且卓有成效的業內人士,紛紛棄甲曳兵已走。閻綱寫起散文,雷達寫起散文,曾鎮南寫起散文,吳亮寫起隨筆,李潔非寫起隨筆,張陵在編刊物,程德培在辦文化公司……
才幾年工夫,我視野裏的這些優秀的批評家,一個個如繽紛的落英,脫離了青翠的枝頭,一個個如驚恐的禽鳥,飛向原本不屬於他們的天空。
大都仍在寫著。大都寫得不錯。這不錯隻能讓人傷心,都不過是在證明一個原本不需要證明的事實:他們並不比他們評論大了的作家缺少文筆的訓練,缺少才華的蘊含。
而另一麵,還有人責備他們是“低評高”,是叮在作家身上的螞蟥,是隻會把小窟窿補成大窟窿的補鍋匠。
本已落荒而逃,還受到槍手的追殺。中國的批評界,正在上演著一部美國的西部片,隻是角色扮反了,良善淪為窮寇,惡棍正吹著槍管上的硝煙。
時代呼喚著批評。報刊上常這麼說。來效力的幾乎全是吹捧。呼喚成了慫恿,等於是嫌吹捧得還不夠。作品研討會一個接著一個,長篇書評一篇接著一篇,你能從這裏聽出一句叫人振奮的話,你能從這裏看出一個叫人驚異的詞語?若然,我隻能佩服你耳聰目明,還心有靈犀。
天高雲淡,水落石出。到了一九九七年,中國的文學批評界,直如白雪皚皚的荒原,一望無垠,無遮無攔。誰說我們一無所有,這潔淨無為的景觀足可笑傲百代。
遠處走來了一個人,在這無為的時際,在這空曠的荒原。
他就是昆明的李霽宇。
當了那麼多年的副主編、主編,隱忍不發,就等著這一天。
他是作家,不是批評家。
《滇池》就是這樣一個平庸的刊物。
然而,一九九七年,它卻陡地挺起身來,顯得格外紮眼。
是李霽宇這位主編,給了它胸懷,也給了它膽魄。
還有時勢。
誰也不能忘了時勢這個勢利之徒。不知拗住哪股筋兒,他可以讓心雄萬夫者齎誌而歿,也可以讓才情平平者成就偉業。責怪他是沒有用的,隻能反躬自問。隻有別具隻眼者,或後世的曆史學家,才會發現失敗與成功原本含在各自的質素裏麵。時勢是一個鐵鑄的門洞,一頭大一頭小,大的一端誰都可以進去,小的一端隻有一兩個人可以出來。隻是他的剔汰不以身軀的大小為然。出身,教養,學業,誌向,勤勉,你可能隻是一方麵格外傑出,各方麵都差不多的人你以為是平庸,就是他們自己也未必體察,實則是真正的優秀。今天人們已發現了這裏的奧秘,起了個名字叫EQ。成功往往在一瞬息之間,實則人生早就設定了它的必然。
此前兩年的時勢,讓人愴然。
中國新時期的文學批評,經過二十年的艱難跋涉,如一位羸弱的行人,終於頹然倒下。一個最大的標誌,便是大批長期從事文學批評,且卓有成效的業內人士,紛紛棄甲曳兵已走。閻綱寫起散文,雷達寫起散文,曾鎮南寫起散文,吳亮寫起隨筆,李潔非寫起隨筆,張陵在編刊物,程德培在辦文化公司……
才幾年工夫,我視野裏的這些優秀的批評家,一個個如繽紛的落英,脫離了青翠的枝頭,一個個如驚恐的禽鳥,飛向原本不屬於他們的天空。
大都仍在寫著。大都寫得不錯。這不錯隻能讓人傷心,都不過是在證明一個原本不需要證明的事實:他們並不比他們評論大了的作家缺少文筆的訓練,缺少才華的蘊含。
而另一麵,還有人責備他們是“低評高”,是叮在作家身上的螞蟥,是隻會把小窟窿補成大窟窿的補鍋匠。
本已落荒而逃,還受到槍手的追殺。中國的批評界,正在上演著一部美國的西部片,隻是角色扮反了,良善淪為窮寇,惡棍正吹著槍管上的硝煙。
時代呼喚著批評。報刊上常這麼說。來效力的幾乎全是吹捧。呼喚成了慫恿,等於是嫌吹捧得還不夠。作品研討會一個接著一個,長篇書評一篇接著一篇,你能從這裏聽出一句叫人振奮的話,你能從這裏看出一個叫人驚異的詞語?若然,我隻能佩服你耳聰目明,還心有靈犀。
天高雲淡,水落石出。到了一九九七年,中國的文學批評界,直如白雪皚皚的荒原,一望無垠,無遮無攔。誰說我們一無所有,這潔淨無為的景觀足可笑傲百代。
遠處走來了一個人,在這無為的時際,在這空曠的荒原。
他就是昆明的李霽宇。
當了那麼多年的副主編、主編,隱忍不發,就等著這一天。
他是作家,不是批評家。
他要做一件讓作家愧怍,讓批評家歆羨,讓凡夫俗子不知所措的蠢事。隻有多少年後,人們才會意識到那其實便是人生的偉業。
像電影《英雄兒女》裏那位誌願軍戰士一樣,跳出了戰壕,向後方沉寂的或者說是命中率不高的炮群,發出撕裂肺腑的呼叫:“為了文學,向我開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