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耿彥波:可謂山西之左宗棠(1 / 3)

陶希聖一九三三年來過太原,寫有《太原見聞記》,說太原城裏,“有兩處是遊人駐足的地方。一是海子邊,一是南華門的樹林下。林下遊人或是靜坐,或是打拳。靜坐林下,頗有出世禪的風味。但是女人一到,老僧也便出定舉足相隨而去了”。

南華門一帶的變化,看別的書也知道一些。日據時期,這兒建成了華北最大的體育場。解放後,一直都是體育場。我上學時,曾來這兒參加過群眾大會。搬家到太原,住在省作協宿舍,傍晚無事,常與家人一起去體育場散步。

這兒還有個五一路小學。過去肯定不是這麼個名字。我聽現任的校長張之平說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個學校的麵積在百畝左右。馬路對麵,現在電力公司的地方,都在校園之內。

現在這一帶的情形,也簡單說一下吧。體育場早就沒有了,建成兩個住宅樓群,一個叫君臨天廈,一個叫電力公司宿舍,都是高層建築。五一路小學呢,占地麵積,不會超過十畝,也就是說,僅及原先的十分之一。

這能說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家底太薄,留下的攤子太爛嗎?

隻要不胡拆亂建,有偌大的體育場,偌大的小學校園,再加上附近街巷的四合院,說這兒是個幽雅古樸的城市街區,不是過甚其詞吧?

很久以來,太原市政建設的不盡如人意,已到了“有口皆碑”的程度。老城區失了古樸的風貌,新城區不過是老城區的拙劣複製,一個是老的亂,一個是新的差,非亂即差,全然沒有現代城市的章法。

不怨老祖宗,怨誰呢?

那就隻能怨解放後曆任市政府的失職了。

大致不錯,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一九六五年我初來太原時,就驚歎於迎澤大街的筆直與寬敞。

別以為我是個土包子,鄉下來的,見了城裏的普通馬路就以為是飛機跑道。我是從農村來的,但不是一直在農村上學的,我小時候在山東德州居住多年,那可是津浦線上不多的幾個繁華城市之一。

很快就知道,主持修建迎澤大街的是一位名叫嶽維藩的市長,且已調到南京當市長去了。太原是個邊鄙之地,一個邊鄙之地的市長,調到南京那樣的大都會去當市長,可見上麵對他這個人,對他在太原市政建設上的業績是認可的。

迎澤大街所以為人稱道,一是寬,我記得當年的說法是,僅比北京的長安大街窄幾米;再就是,在南側建起一個大公園,名曰迎澤公園。現代都市,除了房舍整齊街道寬敞之外,一個最重要的標誌是有遊園,有綠地。一個大公園,兩全其美,既是遊園又是綠地。

後來的市府領導,若都能按照嶽老市長的思路與規劃做下去,現在的太原市,恐怕早就是一個園林化的省會城市。不必讓更後來的領導者,苦巴巴地,全憑了東西兩山稀稀疏疏的林木,來提高人均綠地麵積,以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的美譽。

陶希聖一九三三年來過太原,寫有《太原見聞記》,說太原城裏,“有兩處是遊人駐足的地方。一是海子邊,一是南華門的樹林下。林下遊人或是靜坐,或是打拳。靜坐林下,頗有出世禪的風味。但是女人一到,老僧也便出定舉足相隨而去了”。

南華門一帶的變化,看別的書也知道一些。日據時期,這兒建成了華北最大的體育場。解放後,一直都是體育場。我上學時,曾來這兒參加過群眾大會。搬家到太原,住在省作協宿舍,傍晚無事,常與家人一起去體育場散步。

這兒還有個五一路小學。過去肯定不是這麼個名字。我聽現任的校長張之平說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個學校的麵積在百畝左右。馬路對麵,現在電力公司的地方,都在校園之內。

現在這一帶的情形,也簡單說一下吧。體育場早就沒有了,建成兩個住宅樓群,一個叫君臨天廈,一個叫電力公司宿舍,都是高層建築。五一路小學呢,占地麵積,不會超過十畝,也就是說,僅及原先的十分之一。

這能說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家底太薄,留下的攤子太爛嗎?

隻要不胡拆亂建,有偌大的體育場,偌大的小學校園,再加上附近街巷的四合院,說這兒是個幽雅古樸的城市街區,不是過甚其詞吧?

很久以來,太原市政建設的不盡如人意,已到了“有口皆碑”的程度。老城區失了古樸的風貌,新城區不過是老城區的拙劣複製,一個是老的亂,一個是新的差,非亂即差,全然沒有現代城市的章法。

不怨老祖宗,怨誰呢?

那就隻能怨解放後曆任市政府的失職了。

大致不錯,但也不能一概而論。

一九六五年我初來太原時,就驚歎於迎澤大街的筆直與寬敞。

別以為我是個土包子,鄉下來的,見了城裏的普通馬路就以為是飛機跑道。我是從農村來的,但不是一直在農村上學的,我小時候在山東德州居住多年,那可是津浦線上不多的幾個繁華城市之一。

很快就知道,主持修建迎澤大街的是一位名叫嶽維藩的市長,且已調到南京當市長去了。太原是個邊鄙之地,一個邊鄙之地的市長,調到南京那樣的大都會去當市長,可見上麵對他這個人,對他在太原市政建設上的業績是認可的。

迎澤大街所以為人稱道,一是寬,我記得當年的說法是,僅比北京的長安大街窄幾米;再就是,在南側建起一個大公園,名曰迎澤公園。現代都市,除了房舍整齊街道寬敞之外,一個最重要的標誌是有遊園,有綠地。一個大公園,兩全其美,既是遊園又是綠地。

後來的市府領導,若都能按照嶽老市長的思路與規劃做下去,現在的太原市,恐怕早就是一個園林化的省會城市。不必讓更後來的領導者,苦巴巴地,全憑了東西兩山稀稀疏疏的林木,來提高人均綠地麵積,以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