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點什麼,把知道的全寫出來,不光是為了這位可敬的老人,也是為自己心裏的悲傷,還有無以排遣的憤懣。此後幾年間,不止一次地動過這個念頭。有時夜已深沉,家人都已入睡,獨自坐在書桌前,由不得又想到了這上頭,一想到這上頭,就由不得血脈僨張,渾身顫抖不止。
我知道我要寫,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章。我知道這樣的文章,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多少人會暴怒,多少人會羞愧,而這樣的效果,怕連西老的家人也不願意見到。死者長已矣,何必再勾起剛剛平複了的痛苦。
然而,眾人諱莫如深,緘口不言的事,就是沒有發生過嗎?
一個聲音,近二十年了,都沒有從我的耳際消失。
一九八八年底的那次換屆選舉,西老聽信了當時省委某些人的安排(後來證明是一個騙局),參加主席差額選舉落選之後,要退出副主席的選舉。經駐會的某委省負責人同意後,在主席團會上念了自己退出下一步選舉的聲明。一個後來成了“大氣功師”的青年作家,馬上站出來,操著尖厲的嗓音,振振有詞地說,選舉法一經通過便如何如何,西方的法律又是如何如何,總之是不能半途退出,必須參加副主席的選舉。除了少數人或許心中暗暗叫好之外,大多數與會人士看出了老人心裏的悲苦,看出了這樣下去會是怎樣的殘酷,還是接受了老人的選擇。
真是醜惡啊,一遍一遍的揉搓,一次一次的羞辱,還居然平挺著他們得意的麵孔。
整個選舉如同一場惡戰。給我的感覺,如同在演著一出現代版的《金沙灘》,還是蒲劇的,這是老人生前最喜愛的劇種,最對他的脾胃。
急驟的鼓鈸聲中,背插靠旗,白發披拂,肩頭中箭的老令公,臉麵朝後,雙手托刀,踉踉蹌蹌地退著上了場。四麵殺聲驟起,番兵番將們一擁而上,將老令公團團圍住。老人待要舉刀砍去,定睛一看,眼花繚亂,恍惚間哪有什麼番兵番將,分明是他的一班兒郎,還有焦讚孟良。老人大吼一聲,口吐鮮血,身子往後一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眾番將見狀,大驚失色,慌忙後撤,向蕭太後報功去了。鼓鈸聲再起,老令公手拄刀柄,艱難站起,瞥一眼遠逝的番兵番將,冷笑一聲,念道:狗屁子弟兵,全是白眼狼,早知是這樣,不如我先降!
別以為我又犯了儇佻不經的毛病,不是的,白臉狼之譏,是大會結束的那天,老作家鄭篤先生當著全體與會者之麵說出的。當時並無一人起來反駁。
就在老人退出副主席選舉的那個夜晚,在迎澤賓館的一個房間裏,我和權文學先生說著說著,不由得悲從中來,衝進衛生間號啕大哭。老權幾次勸阻都勸不住,末了隻好說,你就好好地哭吧。
不管別人說什麼,我總認為,這次會議是老人晚年鬱鬱寡歡的起因,也是多年後一病不起的根源。
寫點什麼,把知道的全寫出來,不光是為了這位可敬的老人,也是為自己心裏的悲傷,還有無以排遣的憤懣。此後幾年間,不止一次地動過這個念頭。有時夜已深沉,家人都已入睡,獨自坐在書桌前,由不得又想到了這上頭,一想到這上頭,就由不得血脈僨張,渾身顫抖不止。
我知道我要寫,會寫出什麼樣的文章。我知道這樣的文章,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多少人會暴怒,多少人會羞愧,而這樣的效果,怕連西老的家人也不願意見到。死者長已矣,何必再勾起剛剛平複了的痛苦。
然而,眾人諱莫如深,緘口不言的事,就是沒有發生過嗎?
一個聲音,近二十年了,都沒有從我的耳際消失。
一九八八年底的那次換屆選舉,西老聽信了當時省委某些人的安排(後來證明是一個騙局),參加主席差額選舉落選之後,要退出副主席的選舉。經駐會的某委省負責人同意後,在主席團會上念了自己退出下一步選舉的聲明。一個後來成了“大氣功師”的青年作家,馬上站出來,操著尖厲的嗓音,振振有詞地說,選舉法一經通過便如何如何,西方的法律又是如何如何,總之是不能半途退出,必須參加副主席的選舉。除了少數人或許心中暗暗叫好之外,大多數與會人士看出了老人心裏的悲苦,看出了這樣下去會是怎樣的殘酷,還是接受了老人的選擇。
真是醜惡啊,一遍一遍的揉搓,一次一次的羞辱,還居然平挺著他們得意的麵孔。
整個選舉如同一場惡戰。給我的感覺,如同在演著一出現代版的《金沙灘》,還是蒲劇的,這是老人生前最喜愛的劇種,最對他的脾胃。
急驟的鼓鈸聲中,背插靠旗,白發披拂,肩頭中箭的老令公,臉麵朝後,雙手托刀,踉踉蹌蹌地退著上了場。四麵殺聲驟起,番兵番將們一擁而上,將老令公團團圍住。老人待要舉刀砍去,定睛一看,眼花繚亂,恍惚間哪有什麼番兵番將,分明是他的一班兒郎,還有焦讚孟良。老人大吼一聲,口吐鮮血,身子往後一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眾番將見狀,大驚失色,慌忙後撤,向蕭太後報功去了。鼓鈸聲再起,老令公手拄刀柄,艱難站起,瞥一眼遠逝的番兵番將,冷笑一聲,念道:狗屁子弟兵,全是白眼狼,早知是這樣,不如我先降!
別以為我又犯了儇佻不經的毛病,不是的,白臉狼之譏,是大會結束的那天,老作家鄭篤先生當著全體與會者之麵說出的。當時並無一人起來反駁。
就在老人退出副主席選舉的那個夜晚,在迎澤賓館的一個房間裏,我和權文學先生說著說著,不由得悲從中來,衝進衛生間號啕大哭。老權幾次勸阻都勸不住,末了隻好說,你就好好地哭吧。
不管別人說什麼,我總認為,這次會議是老人晚年鬱鬱寡歡的起因,也是多年後一病不起的根源。
有兒女的關愛,有身外的榮寵,然而,總也排遣不掉的,是心底的悲愴。一輩子為山西文學事業付出,為培養年輕作家付出,卻是這樣一個結局,誰敢再說好人一定會有好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