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一位68歲的老紅軍重走長征路,成為追尋紅色記憶活動的亮點。曾隨紅二方麵軍長征的老紅軍戰士陳靖為了勉勵後人的奮鬥精神,重新踏上了當年的征途。陳靖重走長征路的行動,得到了中央軍委、總政和沿途各地的熱情支持與鼓勵。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為他題詞壯行:“溫故而知新,老馬當識途。”解放軍報在二版為陳靖開辟了《重走長征路》專欄,陸續刊登了他從長征路上發回的74篇稿件。當陳靖兩年後到達目的地時,解放軍報還派記者前往迎接,並請他到報社進行了座談。
今天越來越熱的“重走長征路”活動,正是從紀念長征勝利50周年開始的。1986年前後,一些作家、記者率先踏上長征路,使這種新的紀念形式逐漸流行開來。胡世宗、喬良、江奇濤等6位部隊作家重走長征路時受到聶榮臻、康克清的鼓勵。轉業軍人、經濟日報記者羅開富用一年時間步行走完長征路,采寫了315篇《來自長征路上的報告》。75歲的美國人哈裏森·索爾茲伯裏,帶著心髒起搏器,沿紅軍長征路線進行實地踏訪,回國後寫成《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
第六個10年:完整概括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賦予新內涵
199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次紀念長征的規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廣度更有深度,在長征紀念史上寫下了重重的一筆。
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舉行了一係列隆重的紀念活動,各大媒體對此都進行了詳細的報道。10月22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完整地概括了長征精神:“偉大的長征給黨和人民留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紀念大會召開當天,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長征精神萬古長青》,解放軍報發表社論《繼承紅軍偉業發揚長征精神》。在此之前,解放軍報充分報道了總政治部舉辦的《長征·豐碑永存——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大型展覽,刊載了江澤民、劉華清、張震、張萬年、遲浩田同誌紀念紅軍長征的題詞,還報道了中組部舉行的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老同誌座談會,著重記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的發言。
1996年10月上旬,中國共產黨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幹重要問題的決議》。10月22日,江澤民同誌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大會上強調:“我們要把長征精神作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動力,作為在全體人民特別是青少年中進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繼往開來的新時代,長征精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第七個10年:紀念活動規模最大
構建和諧社會邁步新長征
2006年年初以來,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的熱潮席卷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5日進行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內容是紅軍長征勝利的回顧和思考,為今年的大規模紀念活動奠定了基調。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強調,隻有銘記曆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麵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
10月16日,“偉大壯舉光輝曆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隆重開幕。這是曆次紀念紅軍長征活動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展品最豐富、展示技術最先進、解說陣容最大的一次展覽,潮水般湧來的觀眾從這裏走進曆史、走近長征,感受偉大的長征精神。據展覽工作人員介紹,目前觀眾人數已經突破100萬人次。
全國各地特別是紅軍長征途經之地,也都舉行了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包括開國元勳子女重走長征路、百萬青少年網上重走長征路、《長征組歌》巡演長征路等。
10月22日上午,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今天,我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奮鬥,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長征。在新長征的征途上,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的光榮革命傳統。”
長征宣傳與時俱進,長征精神永遠年輕。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大會上強調指出的:“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就是要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奮勇前進。”對今天的中國而言,長征永遠隻有起點,永遠沒有結束。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