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艱難的選擇(上)(2 / 2)

目前的胡晨陽,其實也下不了決心。

他才剛剛接任鄖城市委書記,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何須“三把火”?就平墳造地這一把火,恐怕也會燒得“衝天而起”,會激起各方激烈反響,會將胡晨陽自己搞得狼狽不堪,更壞的情況,甚至引發社會動蕩!

謹之,慎之!三思而後行!

或許,在這個問題上,三思而後行都不夠了,得“百思”而後行啊。

常務副市長羅天增明白,胡書記請他牽頭“研討”平墳造地的事,無疑是將一個“燙手的山芋”交給了他。

不接是不行了,然而,即便是“接”,也有“真接”和“假接”之說。

真接,就是堅決按胡書記的思路走,甚至不惜充當他的“馬前卒”。

為什麼說是“馬前卒”呢?因為,胡書記現在是鄖城市真正的一把手了,位高權重,有些事,即便是他想做的,恐怕也不適合衝在前麵了,得有人人衝在他的前麵,必要時,還得替他擋子彈。

所以,做領導的“馬前卒”也是不容易的,你要有“資格”,也要有“覺悟”,再加上“能力”。

羅天增揣測,胡書記怕是對這個“平墳造地”動心了,客觀地說,平墳造地是有道理的,關係到鄖城市的長遠發展,換作是自己,也很想做這件事。

胡書記還很年輕,前途無量。然而,越是年輕,越是前途無量,想法就越多,越急於出政績。

羅天增同樣也有想法,因為,鄖城市目前還缺個市長呢。

就“私交”而言,羅天增自信自己跟胡書記關係不錯,尤其是在開山造地這件事上,自己是堅決站在胡書記一邊,也是有力的執行者和指揮官,可以說,是他和當時的胡市長共同創造了這一政績。

羅天增自信,如果真如省委組織部劉部長所言,要在鄖城市就地產生一位新市長,自己當是有力的競爭者。

不過,是競爭者不假,但並非唯一的競爭者啊。

他心裏很清楚,常委當中,副市長邱國明,宣傳部長周義文、均州市委書記劉仲年等人也是有力的競爭者,而且,據他所知,這幾位最近也沒少活動,沒少向胡書記主動“彙報工作”。

“彙報工作”也是向領導靠近、交心的方式啊。

至於“假接”,那就簡單了,應付了事。當然,這也要冒得罪胡書記的風險。

官場上,你真做還是假做,誰都跟明鏡似的。

羅天增是比較懂胡晨陽的,是個強勢的人啊。前任組織部長謝大仲,還有那個鄖南縣委書記夏樺林、縣長李振江,還有市交通局長賈衛平,這幾個人都談不上得罪了胡晨陽,但他們下台甚至雙規、入獄,都是胡晨陽來鄖城以後發生的事啊。

所以,這個“燙手的山芋”真接還是假接,也讓羅天增很是糾結。

思考再三,他覺得自己要進一步摸清胡書記的心思,如果胡書記下定了決心,真要搞平墳造地,而且是準備在新市長人選擇上支持他羅天增,那就“真接“吧。

所以,羅天增也來主動向胡晨陽“彙報工作“了。

羅天增先表態道:“胡書記,保障房工作,難度很大,但難度再大,我作為分管副市長,還是會抓好這件事。”

“好,”胡晨陽道,“保障房是提供給社會最底層、最困難的群體的,這項工作,也是我們政府今年向市民承諾完成的實事之一,很艱巨啊。”

羅天增點點頭:“是啊,胡書記,我也不跟你繞圈子了,上次你讓我牽頭調研平墳造地的事,是不是你有什麼想法啊?”

“你覺得呢?”胡晨陽反問一句。

羅天增嘿嘿一笑:“我覺得,你是有一點動心了。”

胡晨陽道起身道:“來,天增同誌,我們來看看這幅市區規劃圖。”

羅天增也隨著胡晨陽起身來到地圖前。

胡晨陽先指出了陳家溝子地位置:“天增同誌,此前,我們在陳家溝子開山造地,已經初見成效,然而,相比小白溝,陳家溝子離市區要遠得多,開山造地的成本更大。我們選擇陳家溝子,也是有些無奈的。”

“對,”羅天增道,“如果是在小白溝造地,成本會更底,可開地也會更多,甚至可以說,會帶動整個西塘鄉這一塊。”

胡晨陽滿意地道:“天增同誌,你說得太對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