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艱難的選擇(上)(1 / 2)

聽到胡書記點名,王午生趕忙先向胡書記笑了笑,然後才道:“胡書記,羅市長,剛才我也聽了一會兒,這個平墳造地,說實話,確實是個很大膽的建議,從民政局這一塊來說,我們倒是不反對官僚。平墳造地,對於規範我市的殯葬事業,是一個新的契機。我們沒理由不讚成。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平墳造地,牽扯麵實在是太大了,自古以來,對待死者,主要就是二條,一是死者為大,二是入土為安。現在,要平墳造地,當然,這也是為了鄖城市的老百姓,尤其是為了那些住房特困戶,但是,鄖城市的老百姓不隻是特困戶啊,不說縣裏的,光是二個中心城區,城東區和城西區,哪個家庭沒有先人安葬在白溝?那裏,有新四軍烈士墓,還有當年因建設二汽而犧牲的烈士、功臣,還有人在小白溝建造了豪華的墳墓,花費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都有,讓這些人怎麼遷?如何補償?難題太多了!”

此時,王午生真正的心思,恐怕隻有他自己清楚。盡管他內心是極為讚成平墳造地的,但卻不願意表現得太過積極,免得惹來罵名。

隨後,房管局馬局長表示:“關於保障房,我們有個想法,保障房與商品房還是有些差異的,在建築成本上要注重精打細算,在保持質量和安全係數的情況下,還是要降低成本,省下資金,盡可能多建幾套保障房吧。”

羅天增笑道:“哎,你這個精打細算不錯。”

“對,”胡晨陽也道,“你們這個精打細算,跟某些房地產老板偷工減料,完全是兩回事。”

大家都笑,原先因為說到平墳造地而嚴肅、沉悶的氣氛也有所緩和。

財政局長表示:“隻要保障房項目正式啟動,在資金上。我們保證專項資金及時到位。”

聽了大家的發言,胡晨陽道:“不錯,今天的會上,大家都從自身工作出發,提出了預案,現在看來,最大的難點。是土地。肖局長介紹說,有人提出了平墳造地的建議。關於這個平墳造地,雖然早就有人提出來了,雖然別的地方也有過平墳造地的先例,但這不是一個小問題,牽扯麵很大。阻力不會小,輿論反應也很大,這個決心很難下,也不是我們今天在這裏就能決定的。不過,你們國土局可以牽個頭,組織一些人就這個問題進行調研、論證。”

散會以後,胡晨陽回到辦公室。問王均:“你對平墳造地怎麼看?”

王均搖頭:“胡書記,我說句實話,這個平墳造地,不是什麼好建議,太招罵了。你注意到沒有?那個民政局長王午生,他都有很多擔心。其實,據我所知,民政局是最希望平墳遷墳的。”

胡晨陽點點頭:“小白溝的情況。其實不止是一個老公墓的問題,而是因為老公墓離城區太近,確實製約了城市的發展,這才是關鍵。”

“對,”王均也道,“這也沒辦法,幾十年前。誰能預測到城市發展這麼快?”

胡晨陽神情有些嚴峻:“老公墓的存在,確實是製約了城市的發展,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懂,就是沒人敢動。難度太大了。”

王均道:“確實難。”

表麵上,胡晨陽在平墳造地的事情上不動聲色,沒有明顯的態度和傾向性,其實,在他的內心,還是認同平墳造地的。

在胡晨陽的辦公室,有一張鄖城市地圖,在這張地圖上,所有的行政村都標記在地圖上,小白溝村也在其中。

從地圖上看,小白溝村隻是一個點,然而,就是這個點,成了鄖城市發展規劃中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隨著胡晨陽對小白溝了解的增多,他知道了,其實,早在十年前,就有人主張遷墳、平墳,因為小白溝離城區實在是太近,整個西郊,因為小白溝公墓的原因,使得人們對於在西郊發展而心存顧慮,無論是外商,還是“內商”,隻要對西郊稍加考察,得知有個公墓就在附近,便不大願意在此落戶。

所以,人們寧願走更遠的路,花更多的錢,在鄖城市的東端、南端、北端謀求發展,也不願意在西郊發展。

所以,從經濟地理的角度說,整個鄖城市的發展失衡了,西郊這一塊,成了明顯的短板,且失衡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所以,這次有人借“煤氣中毒”事件,借保障房工程再次提出平墳造地,也是很自然的。

客觀地說,提出“平墳造地”的人,是真正的有識之士,他們遠比胡晨陽這個“外來戶”更清楚地看到了鄖城市發展的失衡。

也就是說,大家不是沒有看到平墳造地的好處,而是下不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