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唐際中教授(1 / 2)

第七十七章 唐際中教授

十多年前,胡晨陽在武大讀書時,因為對曆史的偏好,常常去“蹭”武大曆史係教授唐際中老師的課。

那時,唐老因為已經過了退休年齡,已經不怎麼開大課了,主要是帶幾個曆史係研究生,唐老家也經常是不鎖門的,想要向唐老求教的學生,門一推就直接進門了。

胡晨陽就這樣,經常混在幾個曆史係研究生中,聽唐老和學生一塊暢談曆史,尤其是點評曾國藩。

唐老是國內知名的曆史學家,尤其是在研究曾國藩上,成就卓著,是武大的標誌性人物之一。

參加完了武大報告會後,胡晨陽在黎老師陪同下,去看望了已經搬家的唐老。

去的路上,黎老師告訴胡晨陽,唐師母已經過世了,這幾年,唐老很孤獨。

唐老已經將快八十歲了,桃李滿天下,但他並沒有忘記胡晨陽。當年,他很喜歡這個贛源省農村出來的孩子,在他看來,這小子早晚會是自己的學生。唐老還多次勉勵胡晨陽:“農家多出異材”,普通人家出來的孩子,照樣可以成大事,獲高位,享大名,改變命運的關鍵在於自我奮鬥。曾國藩成為後世榜樣的根本原因就在這裏,他的成功激勵了千千萬萬沒有依傍、沒有靠山、沒有財富的普通人家的子弟的上進心。自曾國藩之後,湖湘英才輩出,無不受到曾國藩的影響。

這些話,每每讓胡晨陽熱血沸騰。

沒想到,胡晨陽畢業以後,居然沒考研究生,急急忙忙參加工作了。這自然令唐老很失望,老人家第一次對胡晨陽發了脾氣,讓胡晨陽再也別登他家的門。

當胡晨陽和黎老師出現在唐老家裏時,唐老還是認出了胡晨陽,心情有點複雜:“你來啦?”

胡晨陽很是恭敬地道:“唐老,對不起。”

開口便是“對不起”,說明這小子還一直為當年的事存著一份歉疚,這讓唐老的心有些軟,這小子能有這個態度,已經不錯了。其實,一個年輕人不願意鑽進曆史的故紙堆裏,又有什麼錯?就自己帶的那些研究生,不也有不少人中途改行了?

黎老師道:“唐老,胡晨陽現在已經是我們武大的兼職教授了?”

“哦?”唐老有些意外,“你不是鄖城市長嗎?”

胡晨陽一聽,心裏一熱!看來,唐老是知道他的情況的,老人家並沒有忘記他啊。

坐下以後,一個小女孩過來給客人泡茶。

唐老問胡晨陽:“後來,你有沒有去考研?”

胡晨陽道:“參加工作後,讀了個在職研究生,燕大經濟管理學院,導師是董君輔。”

唐老點點頭:“好,總算還讀了個研。”

胡晨陽陪著笑笑:“是,要不,更沒臉來見您了。”

唐老一擺手:“哎,其實,你也沒啥錯,我還記得你當時說,家裏很窮,能供你讀中學,都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所以,想先參加工作。

“是。”胡晨陽很感動,對黎老師道:“您看,唐老還記著這事。”

黎老師也道:“是啊,可見唐老對你是很器重的。”

說罷,黎老師對唐老道:“唐老,胡晨陽沒學曆史,您是少了個弟子,不過,鄖城市人民可是多了個好市長。”

“哎,”胡晨陽趕緊道,“我也算不上是什麼好市長。”

“這話說對了,”唐老道,“‘政聲人去後,民意閑談中’,是不是好市長,讓老百姓去說,讓曆史,讓後人去評說。”

黎老師伸出大姆指:“高!唐老不愧是搞曆史的。”

老人臉上這才有了些輕鬆的笑容。

胡晨陽道:“唐老98年出的《曾國藩家書點評》,我有收藏,不知後麵又出過什麼新作?”

老人搖頭:“也就是那本了,我老了,眼睛也不行了,現在,最多也就是幫學生寫寫序言了。”

胡晨陽道:“今天來看望唐老,其實也是想請教您幾個有關曾國藩的問題。”

唐老道:“想問什麼?”

胡晨陽道:“第一個,是關於曾國藩的功業,也就是平定太平天國,可是,太平天國算不算農民起義?如果算,農民起義的本質上就是官逼民反,是有正當性的。這就矛盾了,一個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哪裏談得上功業?”

唐老道:“這個問題,我的學生無數次地問過我,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不光是要解決太平天國是不是農民起義的問題,還得解決如何評判農民起義的問題,否則,太平天國的問題,曾國藩的功業問題,永遠也得不出一個有說服力的結論。”

胡晨陽心裏一動:“您是說,對農民起義的評價都要重新認識?”

“是的。”唐老肯定地說。

胡晨陽思考著,領悟著唐老的用意。

唐老道:“好,我就從太平天國說起,說它是農民起義,也不是沒有道理,那麼多勞苦大眾加入了它的隊伍,這不是農民起義又是什麼?然而,這是一種怎樣的農民起義呢?它給華夏社會又造成了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呢?在政治上,太平軍也喊出了‘均貧富’的口號,但實際上呢?在他們所控製的區域,根本就沒有改變封建土地所有權,沒有取消封建地租剝削,‘一切皆仍舊章’,其稅租甚至比清政fu收得還多,不交就殺人,無需審判,說殺就殺,也沒什麼秋後問斬,典型的暴力政權,這樣的政權,比舊政權又好在那裏呢?再看太平天國的幾個主要領袖,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之流,都是些帝王權欲熏心的野心家、陰謀家,**,內鬥,互相殺戮。因為太平天國,全國死了至少七千萬人,華夏在世界上原本還算領先的經濟地位也急劇下滑,就此一蹶不振,這種所謂的農民起義,值得肯定和歌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