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5200
第七十章 “台花”麗婭(中)
對於這次專訪,麗婭做了精心準備
按照她的計劃,對胡書記的專訪,既包括在書記辦公室的訪談,也包括一些外景鏡頭,比如胡書記在一些單位、鄉鎮、企業考察、調研的鏡頭。(wwW.xuNshu.org 尋書網 最好的TXT下載網)
這些外景鏡頭很重要
如果有現成的鏡頭還好些,如果沒有,那就要設法補拍一些。
最好還有幾個胡書記走訪、慰問困難群眾的鏡頭,或者胡書記與民同樂的鏡頭,這樣的鏡頭更有人情味,也能向觀眾多方麵展示縣委書記的形象。
老百姓會將這些鏡頭說成“做秀”,但是,在麗婭看來,事情總是有多個角度的,上到中央,下到地方,領導在重大節假日與群眾在一起,總還是有它的意義的。總書記到農民家一起包餃子,總理下礦井慰問礦工,省委書記節假日看望清潔工人,這就是幾十年來形成的“傳統”,旁人可以說是“做秀”,當事人,那個不是激動得不行?
就算是“做秀”,別的領導可以做,胡書記為什麼不可以做?
為了做好這次專訪,麗婭還特意收集了一些記者采訪領導人的視頻,包括香港鳳凰衛視非常有名的《問答神州》節目,她注意到:那其中的許多訪談鏡頭,並非都是刻板地在辦公室內完成的,更多的鏡頭,是在工廠、農村、部隊、學校、社區甚至田間地頭,當然,最經典的鏡頭,還是領導人出現在搶險救災的第一線……
那個名叫“小莉”的女主持人,挺讓麗婭“羨慕嫉妒恨”的,那個女人也談不上太漂亮,一張大臉,算不得很精致,普通話都說得有點費勁,但是,就因為她是鳳凰台的,卻能夠采訪到國內許多部長級官員,不要說許多部長、省長、省委書記級別的高官願意接受她的采訪,就是陸總理每年一度的記者招待會,都要特意留個機會給她提問。
仔細看過這些訪談節目以後,麗婭不能不承認,人家的節目,那才叫大製作、大手筆啊。
麗婭記得,她在省裏跟班實習時,有位“前輩”還告訴過她一件“軼事”:那位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晚年總喜歡住在滬城,而且還很關注滬城的發展、變化,可是,畢竟是重要領導人,又九十多歲了,出行又很不方便,如何讓他“足不出戶”就能看到滬城的巨大變化呢?結果,滬城電視台每年都要專門為他拍攝製作反映滬城變化的專題片,有些鏡頭還動用了飛機進行航拍,誰能想到,花費幾十萬甚至數百萬元拍出來的片子,是專門提供給一位政治老人看的呢?
可惜,德修縣級別還是太低了,也太窮了,沒法真正實現麗婭“太製作、大手筆”的設想了。
麗婭覺得,雖然做不到“太製作、大手筆”,總還是要盡可能多變換一些場景,使畫麵更豐富、更協調不是?
麗婭的計劃,倒是得到了李台長的認可,但是,讓縣委辦主任徐朝陽否認了。
徐朝陽道:“這個不行吧,如果按你們的計劃來搞,工廠,企業,田間,地頭,到處是胡書記的身影,好,那得占用胡書記多少時間?不要搞成電視劇嘛。”
徐朝陽的潛台詞是:“你們想要胡書記配合你們演戲呢?”
麗婭的“底細”,徐朝陽怎會不知?除了做節目,堅決不能讓胡書記過多地接觸這個女人。
得知徐朝陽竟然幹預訪談計劃,麗婭真是恨死徐朝陽了
最後,經過李台長參與做工作,徐朝陽才有所鬆動,要求電視台盡可能從以往的節目中多選用一些胡書記的外景鏡頭,必要時,再新拍攝一些鏡頭。
……
約定的日子一天天逼近,麗婭也越來越興奮。
麗婭興奮地想象著:她就像香港那位“小莉”一樣,陪著胡書記走在德修的大地上,縱論時事,暢談發展,甚至一同親切地看望、慰問貧困農民或者下崗職工,給他們送去溫暖,那該多有意思啊。
為了確保這次訪談圓滿成功,麗婭加緊準備著。
這種準備,不光是案頭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甚至包括外在形象的設計。
麗婭還專門去潯陽市新做了個發型,花了好幾百元呢。
為了跟胡書記的領導形象更協調、更合拍,麗婭專門準備了平時很少穿的那套白色套裝,這套衣服淡雅、高貴,就是稍嫌老氣了點,倒是更適合香港那個“小莉”半老徐娘的年紀。不過,穿來陪襯胡書記,還是挺合適的。
麗婭覺得,自己在胡書記麵前,就應該展示出職業女性的端莊得體,再加上成shu女性的嫵媚、溫柔,對胡書記這樣的成熟男人,應該是有殺傷力的。
自己並不年輕,所以,不能裝嫩,在這一點上,不能跟張琪比,甚至都不能跟夏尤芬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