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鍾建國來訪(下)(1 / 2)

從鍾建國介紹的情況看,德縣裏的工業基礎薄弱,支柱產業很少,嚴格說起來,都未必夠得上“支柱產業”。

比如,所謂“水電產業”,隻是在幾個鄉鎮,圍繞修河建了幾座小型水電站,然後在市電力公司支持下並了網,發電高峰期能向市裏輸電,但總規模還是太小,全部加起來還不如一個中型電站。

當然,有潛力!

再比如繭絲,受市場供需關係影響,總的規模也不大。並不是有多少能就消化多少的。

由桑葉,胡晨陽又問到藥材:“縣裏有沒有種藥材?”

鍾建國搖頭:“沒有。其實,以德修縣的氣候和土壤條件,種藥材肯定是適合的,但是,我們種什麼好呢?銷路呢?跟誰合作呢?”

胡晨陽點點頭,又換了話題:“農民呢?”

“窮!”鍾建國道,“很多人出去打工了,家裏就是一些留守老人,地也荒了不少。”

“這就是問題啊,”胡晨陽道,“這就涉及到土地的流轉和特色農業的發展問題,荒山、荒地,就是農業的發展潛力所在啊。”

鍾建國道:“這確實是我們的失誤,認識上確實是有偏差,主要精力都放在強攻工業上了,但是,我們的客觀條件就這樣,再怎麼強攻,工業也沒強起來,農業反而更弱了。”

胡晨陽道:“工業強縣沒有錯,但是,農業也是可以強縣的,這個認識要提高。我在新峽的時候,還是比較重視農業這一塊的,其實,農業搞好了,不光是提高農民收入,還促進了食品加工業、運輸業的大發展,這是經過實踐證明的。”

鍾建國坦承道:“胡書記,我原來在市經委工作,沒有分管過農業,對農業和農村工作不是很熟悉,分管農業的衛縣長身體又不太好。當然,說到底,還是整個老班子思想上重視不夠。你來了就好了,相信我們德修縣的農業發展會上一個大的台階。”

胡晨陽如此強調農業發展,鍾建國還真是求之不得,他的想法是:你不是重視農業嗎?那你就去親自抓農業好了,抓出來成績是大家的,抓不出成績,也把你的時間和精力都折騰進去了,就沒心思想別的了。如果是這樣的話,管你在德修縣呆多久呢。像你這種有關係、有背景的人,大不了找個關係,拍拍屁股走人了。

胡晨陽道:“農業問題,不是很複雜,關鍵就是實幹,解決好土地流轉,還是有人願意在農業上加大投入的,農業同樣可以招商引資的。”

“農業同樣可以招商引資”,這個觀念,鍾建國還真沒有。

鍾建國對胡晨陽有些新的認識了。

想了一下,鍾建國誠懇地道:“胡書記,你說的對,我感覺,你說的農業,已經不是傳統的農業了,是新型農業,是一般的個體農民想都不敢想,或者想了也無法無法做到的,所以,才需要農業招商,是這意思吧?”

“對啊。”隨後,胡晨陽舉了新峽縣規模化養豬的例子:“豬多了,很自然的,人家粵海省的老板就願意在新峽縣搞肉食品加工了,因為你能滿足人家的規模化生產要求,人家就地加工豬肉,各種成本都降低了,何樂而不為?”

“是這個道理!”鍾建國還真是佩服胡晨陽了。

同時,鍾建國心裏也有些感慨:“要是自己是德修的書記,胡晨陽是縣長,有這麼一位得力的縣長,該多好啊!”

可惜,人家是書記,自己才是縣長。

胡晨陽接著道:“分管農業的縣長以及農業局長,都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身體也要好,如果老衛身體不好,應該考慮調整分工。或者安排人協助其分管農業工作,總之,要有人把這副擔子挑起來,在下麵也要有很強的執行力。”

“我同意。”鍾建國誠懇地道,“胡書記,前幾年,全縣大修公路的時候,縣委班子的號召力還是很強的,可以說是一呼百應。後來,鄭文學等人搞買官賣官那一套,對幹部隊伍傷害很大,可以說,葬送了德修縣的良好發展勢頭。”

表麵上,兩個黨政一把手在一塊越說越投機,其實卻是各懷心機。

胡晨陽想的是:先從農村和農業入手,就能最大限度地把鄉鎮幹部團結在縣委的周圍,農村穩住了,執政基礎就打牢了,事情就好辦多了。

鍾建國想的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胡書記懂農業,願意把農業抓起來,當“農業書記”,當然是好事,他有事做了,也就不會沒事瞎折騰了。這種有背景的人,下來就是鍍金的,隻要德修縣經濟搞上去了,不出大的問題,幾年後就又提拔到別處當官去了。到那時,上麵總不會又派一位縣委書記來吧?

鍾建國已經搞倒一位書記了,而且是一位強勢書記,現在來了一位不知道是強勢還是弱勢的書記,別的先不管,與新書記搞好團結還是有必要的,如果能控製他,利用他背後的靠山,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