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生豬保險(下)(1 / 2)

回到新峽,胡晨陽主持召開了縣長辦公會,介紹了發展生豬保險的思路,原則通過了這件事。

隨後,縣裏正式起草了《關於開展生豬保險試點工作的報告》,報告是打給市政府的,市裏當然也很支持,迅速將報告轉到省農業廳,廳裏也以最快的速度報呈劉副省長,劉副省長又請示省長,最後,省長趙林坤大筆一揮,批示道:“將保險引入現代農業,讓廣大農戶與保險公司結緣,這是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好事情,新峽縣政府有思路,有勇氣做好這件事,值得肯定和鼓勵,省保監局和政府相關部門要密切關注、積極扶持,把好事辦好。”

省政府原則同意新峽縣提出的保費貼補方案:每承保一頭生豬,政府補助農戶30元。按20萬頭生豬計算,需要補助600萬元,其中100萬元由新峽縣自籌,500萬元由省財政專項扶持。

有趙省長的批示,有財政資金扶持,接下來的事情就順暢多了。

省保監局拿到省政府批示以後,更是下決心要做好生豬保險試點工作,還向京城的保監會作了專題彙報,得到了保監會的重視和支持。

自從省保監局把生豬保險任務壓給了省人保公司後,省人保公司就不敢怠慢,指定副總經理揚紫光親自負責這項工作,楊總帶隊來到廬陽市人保,市人保公司總經理張侃俊表示要顧全大局,堅決完成生豬保險試點任務,同時也表示:經營班子也有些思想不統一,有些顧慮:主要就是擔心如果出現嚴重的經營虧損,上級怎麼考核?

潛在的意思就是:並不是我們願意搞這個生豬保險,如果出現經營虧損,要打屁股,不能打到市公司頭上。

揚紫光當然聽懂了張侃俊的意思,當即表示:“生豬保險是政治任務,首先是要算政治賬,既然是政治任務,就不會讓市公司承擔虧損責任,省公司已經作了研究,生豬保險單獨核算,原則上是不虧不賺,不虧就是賺,少虧也是賺。”

省、市公司都統一了思想,接下來就是付諸實施了。

現在,生豬保險已經不光是新峽的事情了,它已經是省農業廳、省保監局和省人保公司三家齊抓共管的一項“政治任務”,新峽縣隻是一個執行者。

有了財政的500萬元扶持資金,省人保公司也有了底氣,除非遇上大麵積的“豬瘟”如“口蹄疫”什麼的,保險公司應該不會出現大麵積虧損。

就保險原理而言,有一個“大數法則”,承保麵越大,保險公司麵臨的風險越小,由於有了這500萬元專項資金,參加投保的養豬專業戶就有可能覆蓋到全縣,這樣,風險反而分散了、降低了。

所以說,政策性農業保險,政府的組織、政府的行政作用非常重要。

保險公司還有一個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道德風險問題。在生豬保險中,如果遇上大範圍的生豬疫情,靠保險公司的力量是無法開展救災和查勘定損的,必須依靠畜牧獸醫部門提供技術鑒定和代理查勘服務,獸醫部門會不會與農戶合夥欺騙保險公司?這個問題其實在別的地方已經出現過,說到底,這是一個道德誠信問題。

對這個問題,胡晨陽強調得很嚴:“我們建設‘誠信新峽’,成效如何,這也是一個重大考驗。畜牧獸醫部門必須簽訂責任狀,誰要敢串通農戶騙取保險賠款,就是破壞農業生產,是黨員,開除黨籍;是幹部,摘帽子;是公務員,清除出公務員隊伍。”

實際上,新峽縣對畜牧獸醫部門采取了“恩威並施”之舉,一方麵,簽訂“誠信責任狀”,對獸醫技術人員增強了威懾力;另一方麵,畜牧獸醫部門在推廣生豬保險工作中可以收取合理的技術服務費,且不說給生豬治病、防疫,縣裏還規定,每承保一頭生豬,畜牧獸醫部門就能收取4元錢的技術服務費,可別小看這4元錢,積少成多,一年當中,全縣投保生豬至少20萬頭,光服務費就增收了80多萬元,這可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收入,對改善鄉鎮畜牧獸醫人員的生存狀況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因此,全縣畜牧獸醫部門的積極性也是空前高漲,表示要堅決維護國家、農民和保險公司三方共同利益。

經過縣裏與縣人保公司協商,全縣凡養殖生豬達到100頭以上的農戶,全部參與投保,其中每頭母豬的保險金額是1000元,需交保費50元,政府承擔40元,農戶隻需要承擔10元;每頭育肥豬保險金額800元,應交保費是30元,其中由省政府承擔25元,農戶個人僅需要承擔5元,如果農戶一次**保費有困難,還可以向信用社貸款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