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籌資(下)(3 / 3)

……

縣裏聘請了原省交通廳總工程師譚文啟為大橋建設總顧問,譚文啟幾次帶著省交通廳幾個專家來到新峽縣,足跡踏遍了楓林渡口附近的山山水水,在查閱了大量地質、水文資料後,最後選定了橋址。

縣政府把選定橋址和橋梁設計這些事,都全部交給專家去考慮,但胡晨陽特別提請設計專家們考慮:縣裏正在規劃,有可能會在新峽縣境內的贛江上遊的“天峽峰”一帶興修大型水電站,建成後將成為發電、灌溉、航運、養殖、旅遊為一體的大型水利工程。橋位應選在大壩啟閘時泄洪能力衝擊影響以外的位置。

也就是說,新峽縣不但要修大橋,不久的將來還可能要修國家級大型水電站!

有人聽了,心道:“胡縣長真敢想啊!”

經譚文啟推薦,縣裏將大橋設計方案委托給贛源省交通設計院完成。

在確定橋梁方案時,設計者拿出了三個方案供大家比對、討論,一個是“拱橋方案”,一個是“連續梁方案”,還一個是“雙薄壁墩連續剛構方案”,三個方案各有利弊。

頭一個方案,最美觀,但造價最高,施工難度極大,工期較長,且排洪能力較差。

第二個方案,造價便宜的,工藝也比較成熟,但仍然不能滿足將來在上遊建成大型水電站後船閘升降的需要。

第三個方案,即“雙薄壁墩連續剛構方案”,比第二個方案造價上要貴幾百萬元,但優點最多:一是橋梁固結,成橋後支座數量少,減少支座養護;二是橋型美觀,與周圍環境景觀相協調;三是跨徑較大,通航自由順暢,下部構造數量最少,工期最短。且充分照顧到了上遊建水電站的需要。

經過慎重考慮,大家傾向於選擇第三個方案,胡晨陽還幽默地說:“我們新峽雖然窮一點,但該花的錢還是要舍得花,不能讓全省人民笑話我們新峽縣建了一座最便宜的的贛江大橋,丟不起這個人啊。”

……

接下來,就是招、投標了,到了這個階段,省裏、市裏、縣裏找上門來的不少,胡晨陽一律往分管副縣長身上推,則幹脆玩“消失”,直至競標完成才露麵。

胡晨陽的兄弟羅威幹脆就沒參與競標。

羅威起初也有些心動,半開玩笑地道:“我也想成為新峽大橋的建設者,多麼光榮啊!”

胡晨陽看了羅威一眼,道:“大哥,孔子他老人家有句名言,你聽過沒有?”

“什麼名言?”

“孔子曰:‘沒有金鋼鑽,別攬瓷器活’。”

羅威其實是想攬下工程後跟有實力的建築商合夥做,見胡晨陽是這個態度,也就明白了,道:“算了,我還是老老實實打樁建房子吧。”

“這就對了。”胡晨陽道,“修高速公路,倒是可以考慮爭一爭。”

羅威喜道:“那是要想辦法爭一爭。”

前來參加投標的,都是實力雄厚的大型施工企業,投標那天,羅威也去“參觀學習”,看了那些企業提供的背景資料,就知道自己當初也想參與投標的想法是多麼可笑。

最後中標的,是國家鐵道部工程局,在橋梁施工方麵,具有無可比擬的實力,讓方方麵麵無話可說。

整個過程,確實做到了公開、透明,從過程到結果,都無可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