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不論親疏,賞罰分明——諸葛亮的禦人術 第九章 臨陣換兵:禦人當以信為本(1 / 1)

第六卷 不論親疏,賞罰分明——諸葛亮的禦人術 第九章 臨陣換兵:禦人當以信為本

君主不守信,國入將無法聽命;統帥不守信,三軍難於指揮。孔明能以信為本,令出必行,故可指揮如意,人人效力,鹵城之戰。正因此使孔明轉危為安,井大獲全勝。

建興九年春二月,孔明又出師伐魏。魏將司馬懿屢敗後堅守不戰,孔明駐軍鹵城無可奈何。一日,楊儀入帳稟告說:“以前丞相令大兵一百日一換,今天已經到期限了,漢中兵已出川口,前路公文已到,隻待會兵交換。現存八萬軍,內四萬該與換班。”孔明說:“既然有令,便該速行。”眾軍聞聽,人人收拾起程。忽報孫禮引雍、涼人馬二十萬來助戰,去襲劍閣,司馬懿自行帶兵來攻鹵城了。蜀兵無不驚駭。楊儀入告孔明說:“魏兵來得很急,丞相可將換班軍留下來迎敵,待新來兵到,然後再換。”孔明說:“不可,我用兵命將,以信為本,既有令在先,豈可失信?且蜀兵應去者,皆準備歸計,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我現在即使有大難,決不留他。”即傳令讓應離開的兵,當日便行。眾軍聽後,皆大呼說:“丞相如此施恩於眾,我等願暫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殺魏兵,以報丞相!”孔明說:“爾等該還家,豈可複留於此?”

眾軍皆要出戰,不願回家。孔明說:“你等既要與我出戰,可出城安營,待魏兵到,莫待他喘息,便急攻之,此以逸待勞之勢也。”眾軍歡喜出城,列陣以待。西涼兵遠道而來,入困馬乏,剛想紮營歇息,被蜀兵一擁而進,人人奮勇,將銳兵驍,殺得雍、涼兵屍橫遍野,血流成渠。蜀兵大勝。

智謀精解

人無信不立。己能守信,入始信之;如其無信,人必不信之。不僅人與人之間要如此,一囤之主,一軍之主,更要如此。

既有令,必須換軍,這是用兵之常規。但敵軍20萬急擁而至,蜀兵8萬除去換兵一半隻剩下4萬,何以抵敵,而這時孔明仍堅持以信為本,堅持換軍,這是何故?楊儀要求暫不換軍,是老實算計;孔明堅持換軍,是另有玄機。因他懂得,既到期換軍,且已傳令放行,而軍士思家,歸心似箭,如強行留住,必無心應戰,戰則必敗,不如催其回家,使其知我守信,感我施恩於彼,必不肯即回,願意死戰。孔明研究軍士的心理學可謂到家!孔明的禦人術,確是高人一等。

智謀活用

為人應該以信立身,用誠信和周圍的人相交,這樣才能換來同樣的信任而免遭猜測和禍害。

誠信乃世間之珍寶,人無信不立'以信立身,以信立國,隻有信才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橋梁,進行溝通。

我們一定要記住以信為本的處世之道,生活中,養成守信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隻有守信的入,才會有入信任你。隻有做到了一諾幹金,你的事業才有望發展壯大並蒸蒸閂上。

所謂恪守信義,即對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入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什麼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不僅增添他人的無謂麻煩,而且也損害了自己的名譽。對別人委托的事情要盡心盡力地去做,但不要應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在人與人的交住中,中華民族曆來把信用、信義看得很重要。

孔千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說:“言不信者行不果。”此外,“一諾幹金,一言百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都是強調一個信”宇。世間有輕薄的風俗,也有一些口是心非、說話不算數的人;言不由衰,不守信用,往往是招致怨恨的原因,因此這些人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厭惡甚至招致禍害。千萬不要學張儀,誑騙楚國,把割地六百裏的諾言改口為六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