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文藝擷英 1、《登鸛雀樓》的作者是王之渙嗎?(1 / 2)

第十二章 文藝擷英 1、《登鸛雀樓》的作者是王之渙嗎?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這首《登鸛雀樓》對仗工整流暢,一派自然,蘊蓄深遠,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傳統觀點將這首詩歸入王之渙的名下,事實果真如此嗎?

傳統觀點都認為這首《登鸛雀樓》係王之渙所作,究其所本,可溯至宋太宗時期由李昉、宋白、徐鉉等人奉敕編纂的《文苑英華》。此書是南朝梁代至五代之詩文總集,作品近2萬篇,絕大多數是唐代的作品,所輯文獻相當豐富,為後人之賞鑒、輯佚、校勘、考訂等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對後世產生巨大的影響。此書錯訛極多,且隨意妄改,李慈銘在《越縵堂日記》指出它“陳陳相因”。南宋孝宗時周必大、胡柯、彭叔夏等人對此進行校勘,直到寧宗嘉定四年(1204)才刻板問世。但關於《登鸛雀樓》為王之渙這一觀點,卻沒有提出疑問。據北宋阮閱所編《詩話總龜》載:“河中(府)鸛雀樓,唐人(留詩者)極多,唯王之渙、李僧、暢(諸)詩最佳。王雲‘白日依山盡……’”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收錄了1000餘位唐代詩人作品,在其第二十六卷“王之渙”條也載有《登鸛雀樓》詩。此後《古詩紀》、《全唐詩》、《唐詩紀事》以及北宋阮閱所編的《詩話總龜》也都將《登鸛雀樓》列於王之渙名下。

北宋學者沈括在《夢溪筆談》卻提出有別於《文苑英華》的說法:“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唯李益、王文奐、暢諸三篇能狀其景,……王文奐詩曰:‘白日依山盡……’”由此可見,沈括把《登鸛雀樓》的作者列於王文奐名下。那麼,鸛雀樓究竟在哪裏呢,王文奐又是誰呢?所謂鸛雀樓又名鸛鵲樓,舊址在今山西永濟縣,是一方登臨勝地,也是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據沈括《夢溪筆談》載:“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下瞰大河。唐人留詩者甚多。”而對於王文奐的具體情況,沈括並沒有進行詳細的介紹,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一個難解的謎案。

宋代學者司馬光在其《溫公續詩話》雲:“唐之中時,文章特盛,其姓名湮沒不傳於世者甚眾。如河中府有王之美、暢諸詩。暢詩曰:‘迥臨飛鳥上,高謝世人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王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二人者,皆當時賢士所不數,如後人擅詩名豈能及之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其所登者為鸛雀樓,補“鸛雀”二字。殷堯藩《和趙相光登鸛鵲樓》詩自注:“樓在河中府,前瞻中條,下瞰黃河。”彭乘《墨客揮犀》和李頎《古今詩話》所錄,亦與《夢溪筆談》同。

一些人認為,因王文奐的詩名不彰,所以後人移花接木將《登鸛雀樓》列在王之渙的名下。這種觀點缺乏其它有力的旁證,純屬一家之言。

一些人指出《登鸛雀樓》的作者是朱斌。唐國子進士芮挺章在其所編的唐詩選本《國秀集》裏,將此詩題為《登樓》,其作者列為朱斌名下。芮挺章是唐代國子進士,《國秀集》成書於唐玄宗天寶三年(744),由樓穎作序,錄有自唐玄宗開元以來至天寶三年的30多年間優秀詩作218首。書中同時收錄了芮挺章、朱斌以及王之渙的作品,皆芮挺章同時詩人之作。書中入選作者都是按年輩先後排序,“進士樓穎”排在卷中王維之後、崔國輔之前,年輩較芮挺章為長,因此芮挺章請樓穎為此書作序;“處士朱斌”、“進士芮挺章”、“王之渙”排在其後,由此可見他們是同時代的人,再者王之渙是唐代並州人,詩詞名動當代,也非無名之輩,芮挺章不可能張冠李戴,因此這種觀點的可靠性相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