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文物考古 第2節 劉備的真墓在哪裏?(2 / 2)

然而,後來又有大量材料支持了陳劍的觀點,比如有人撰寫了《劉氏族譜與劉備》一文,其中即首次批露了搜集到的16種《劉氏族譜》及初步研究情況,其中10種族譜記載劉備墓葬於夔府城內府衙門(今奉節老縣城縣委、縣府所在地)後花園中。更有懷疑《三國誌》的史料處理的真實性的:《三國誌》記載應屬可信,陳壽寫《蜀誌》且還引用了大批蜀漢檔案材料,但他畢竟不是與劉備、諸葛亮所處同時代的人;而有關帝王陵墓因防百年後盜挖之災,從來就是虛虛實實、假假真真,即使當時人員也未必能梳理清楚,所謂劉備的真墓假墓,那都是本本或傳之於口碑之說。

可是,任何一種證據和推斷都不是完全天衣無縫的,隻有用真正的事實說話。不過,更有甚者,在進入世紀之交的時候,成都、新津、彭山等地口耳相傳一句民間諺語:“要看劉備墓,西出新津三十五。”據說,有人在新津的蓮花壩找到一座當地人稱為“皇墳山”的墓,還編造了許多離奇的故事,以證明此即為劉備墓。為此,武侯祠博物館曾召集省內一些專家,舉行一個“劉備墓在成都”的研討會。這個會最終否定了劉備葬於奉節和彭山之說。但是,沒有人敢肯定劉備就葬在武侯祠。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研究的深入,相信真相應該有會大白於天下的一天的。

[相關鏈接]袁仁林的《劉備墓考》

袁仁林,原中國曆史博物館館員,後調任白帝城博物館館長,白帝城文管所所長。袁到白帝城後,十分重視奉節三國文化研究,查找了大量曆史文獻,注重曆史傳說與考古相結合。

1978年前後,袁偶然聽說郭沫若的觀點後,當即撰寫《劉備墓考》,從10個方麵進行了係統論證:一、夏曆四、五月川東一帶氣候炎熱,不利起運棺柩;奉節到成都科舉走小路都要一個月零六天,加之山路崎嶇,四月二十四日死,接著要祭拜,作防腐處理等後事安排,五月,梓宮到成都,時間上不可能。二、奉節有甘夫人墓,恰好證明劉備墓也在奉節。諸葛亮奏請“故昭烈皇後宜與大行皇帝合葬,製曰可”。三、甘夫人墓西側有小叔子張飛的廟,於禮俗不合,但弟弟給哥(劉備)、嫂(甘夫人)守墓是合理的。四、甘夫人墓原址一帶沼氣池下沉,有可能是下麵有空洞,引起地勢沉降。五、明人李景文“昭烈皇後墓碑題記”可證明。當時李景文等人親眼看到劉備墓和甘夫人墓在同一個地方。六、解放後多次施工中發現有似墓道的洞子指向原縣政府方向。七、有許尤點燈供奉劉備傳說(按:許尤,人名)。八、有老人傳言親自走過府衙門(老城縣政府所在地)地下三百多步梯子。九、諸葛亮擅於聲東擊西,根據當時情況,真墓可能葬在奉節,埋個假墓在成都。十、宋任淵說惠陵是衣冠墓。

袁仁林第一次提出劉備墓在奉節之說,並從此多方麵呼籲重視奉節劉備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