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軍事史話 第2節 赤壁之戰曹操為何失敗?
赤壁之戰是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決戰。赤壁之戰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統一北方的曹操為什麼會在赤壁之戰中戰敗?有人認為火攻是曹軍戰敗的主因,有人認為疾病流行是曹軍戰敗的主因,那麼原因到底何在呢?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掃平河北,北征三郡烏桓,消滅袁氏殘餘。建安十三年(208年)元月,曹操回到鄴郡,造玄武池訓練水軍,準備南征,統一天下。建安十三年(208年)秋七月,曹操率大軍十餘萬南征劉表,八月,劉表病死,九月,曹操到新野,劉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荊州。劉備敗走長阪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銳騎兵追上,劉備軍主力被殲滅,劉備僥幸逃到夏口,與關羽、劉琦等彙合。與此同時,孫權的使者魯肅與劉備取得聯係,劉備派諸葛亮為使前往孫吳,準備聯合抗曹。諸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締結了孫劉聯盟,聯合抗曹。孫權派都督周瑜統率吳軍精銳三萬人,迎戰曹操於烏林、赤壁。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周瑜先長江水戰挫敗曹軍,緊接著在烏林火攻,曹操敗走華容,引軍北還,失去了統一天下的良機。從曹操南征到引軍敗走近半年的時間,而赤壁之戰持續則一個多月,這次戰役周瑜以三萬精銳大敗曹操十餘萬大軍,創造了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而曹操失去統一的機會,三國鼎立的局麵形成。這次戰役也是對三國曆史影響最大的戰役。
那麼曹操赤壁戰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般認為火攻是曹軍失敗的主要原因。有史為據,《三國誌?蜀書?先主傳》記載道:“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焚其舟船”,指出赤壁之戰是用火攻擊敗曹軍的。《三國誌?吳書?周瑜傳》詳細記載了火攻的準備和經過:“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煙炎張天,人馬燒死溺死者甚眾,(曹)軍遂敗退。”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也有關於火攻的記載。唐代詩人李白曾作詩雲:“烈焰張天照雲海,周瑜於世破曹公。”金代元好問詩曰:“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幟北卷天為紅。”元代鄭允端也說:“老瞞雄視欲吞吳,百萬樓船一炬枯。”這樣看來,孫劉聯軍的火攻是曹操赤壁戰敗的主要原因。
但是,近年來一些專家學者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認為曹操赤壁戰敗,並不是火攻造成,而是遭遇疾疫的襲擾,軍隊喪失戰鬥力所致。
這一論點的提出也有史籍可查,如陳壽在《三國誌·魏書·武帝紀》中敘述赤壁之戰時,並未提及“火攻”。“(曹)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軍歸”。這裏指出是“大疫”迫使曹軍撤退,曹操在赤壁戰後曾給孫權一信,其中說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三國誌》裴注引自《江表傳》)僅曹操所說還不足以證明,《吳書·吳主傳》中也有曹操自燒戰船之說:“(曹)公燒其餘船自退。”
根據上麵的這些記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火攻”一說不足以令人信服。曹軍戰敗的主要原因應是疾病,那麼曹軍究竟患的是什麼病呢?1981年《中華醫史雜誌》和《文彙報》均曾載文,以為是血吸蟲病。有以下兩個理由:
一、血吸蟲病在我國古代早已存在,遠溯古醫籍中周易卦象“山風蠱”之症。公元7世紀初葉的《諸病源候論》,也有類似血吸蟲病的記載。1973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研究者在其腸壁和肝髒組織中都發現血吸蟲卵,由此證明,至少在漢時,長沙附近就存在著血吸蟲病之患。根據大量調查資料表明,與赤壁之戰有關的地域,特別是兩湖(湖北、湖南)地區,是嚴重的血吸蟲病流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