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世情篇 第九章 中國話 1
琢磨中國話,可比聽 SHE唱的那首《中國話》流行歌要複雜、精彩得多。
再說真的玩繞口令不必非要歌裏那麼多字,七八個字,就能繞死你,不信就把下麵兩句話,連續快速說三遍試試:
班幹部管班幹部。
上午下雨下午下雨。
不過現代遊戲裏的繞口令,還真的沒一個比得上那位百年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
語言是大腦的第一工具。因為太喜歡中國話,也是我唯一能說得好的語言,試著分為兩個部分,來輕鬆說說中國人情的工具和載體--中國話。
僅僅是作為一個中國話說得還算好的人,不是語文老師或者專家,希望有說有笑有趣味。
首先,足以讓世界其他語言嫉妒的是:唯有漢語能在形式美、音律美兼具的條件下體現語義豐富性,表達出十分深刻的情與意。譬如:
可失言別失信,可生氣別生事;可放鬆別放縱,可虛榮別虛偽;可平凡別平庸,可缺錢別缺德;可浪漫別浪蕩,可隨性別隨便。
再譬如很"人情"的一個段子:
紅燈,我們習慣了闖。座位,我們習慣了搶。
說話,我們習慣了嚷。物價,我們習慣了漲。
創造,我們習慣了仿。惡人,我們習慣了讓。
登峰造極的,如詩聖杜甫的五律詩《春望》:
國破山河在 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 平平仄仄平感時花濺淚 平平平仄仄恨別鳥驚心 仄仄仄平平烽火連三月 仄仄平平仄家書抵萬金 平平仄仄平白頭搔更短 平平平仄仄渾欲不勝簪 仄仄仄平平多漂亮!多完美!哪怕不去理會詩意,僅聽音調,一呼一應,異而複同,同而複異,天衣無縫,盡善盡美。雖聲調音律嚴謹,但在生活中說話,咱們卻可以靈活點兒,譬如成語"豈有此理"四字均為上聲,但讀時後三個字一般都讀陰平,輕聲自然,這也正符合中國人情的靈活原則。
漢語詞義豐富,和喜歡定義概念的西方人不同,中國話往往無須對一詞進行明確的定義。球,可以是地球的"球",可以是紅血球的"球",皮球、氣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月球、球麵體、混球……幾個同學溜達聊天,指著迎麵走過來的一個胖子說:"快看!對麵一個球滾過來了啊!哈哈!"
一個"花"字,有人戴胸花,有人賣麻花,探花喜歡牡丹花,孩子喜歡煙花心花怒放,大學校花最有錢花。
"峰"字,明明是山的峰啦,可寫到詩裏"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人為峰",這個字就是"最高點"的意思了,鴉片戰爭前那位"虎門銷煙"的英雄林則徐,幹脆高大到極致:山登絕頂我為峰!
比如"打"字,打人、打球是本意,打槍打牌湊合說得通,打針打電話,打招呼打呼嚕,打聽,打那時起,猜謎語打一名詞,這些"打",根本不是本意那個"打",不過這意思中國人都懂。
成語"四季如春"那更多是人的願望好誇耀,真正現實的天氣多變,那是"春如四季":春天這一個季節,能讓人感受四種季節的天氣溫度呢。
還有成語"穩如泰山",可中國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地震,夏朝的,就發生在泰山地區,而且曆來此地的大地震就不少。
中國是高語境文化,太多的一字多義,聰明的中國人能結合環境、結合說話者的肢體語言、結合過去的人情經驗、結合上下文,輕鬆理解,嗬嗬,要結合這麼多觀念因素才行啊!難怪外國人跟中國人講中國話非常辛苦了。像下麵這個小笑話:
張三:李四,你用我的電腦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