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世情篇 第四章 語文民族(3 / 3)

中國人人情的豐富與複雜,與漢語所具有的超強表達力有關,而這種豐富性正隨著中國的國力影響世界。來自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的報告顯示,自 1994年以來,國際英語增加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 5%~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譬如 2010年,中式英語" Ungelivable"(不給力)風靡網絡,似乎標誌著一個從"中國人背英語單詞"到"中國人造英語單詞"的跨越性時代拉開帷幕。還有" Naked Phenomenon"(裸現象),如"裸婚""裸考""裸辭"……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各種"裸"現象,吸引了大量外媒的關注。有趣的是,這些報道的開頭就提醒讀者,"這些有'裸'字的新聞標題吸引了大量讀者",但"內容其實跟不穿衣服毫無關係"。

相比起中國那麼多的"語文大家",光《全唐詩》就收錄了唐代詩人 2529位之多,《古文觀止》也多達 222篇,可人家歐洲人的音樂美術天賦和蓋世奇才也同樣璨若繁星!

譬如德國的約翰 .特裏曼,就創作出 48部歌劇, 700餘首管弦樂曲, 44首受難曲和 90套禮拜樂曲。同為德國作曲家的卡利 .莫爾特,一生共創作出交響樂 165部,平均每年要創作出不同特色的交響樂三部之多。生活異常窮困的"歌曲之王"舒伯特,一生共創作了 600多首膾炙人口的好歌曲,幾乎都是舒伯特在突發奇想中寫出的!

而我們凡常中國人,所能常常念叨的作曲家大概就是《高山流水》的伯牙,或者《廣陵散》的嵇康了,可即使是作曲家嵇康,流傳下來的也隻是文學。而印度詩人泰戈爾,居然還能創作出世界最長的國歌《金色的孟加拉》,這比眼下娛樂圈那些自譜自詞自唱的"多棲明星"們,要強多了。

在吃的方麵,西方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承認,中國文明遠遠超過他們西方文明。而對於中國的音樂,在陶亞兵先生2001年出版的《明清間的中西音樂交流》一書裏,對西方人則是這樣描述的:

"實在不能算作音樂,也不能當做娛樂""仍然保留在未開化的階段",甚至是"地獄之樂""驢子的尖叫""汽船的鍋爐""敲破鍾""可以比之於一隻狗睡了一覺後,剛剛醒來時伸肢張爪時所發出來的聲音"等侮辱性的醜化。

在這方麵的才能,中國人到現在,恐怕還是弱項。譬如那麼好、那麼高收視率的王牌電視節目《非誠勿擾》,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華語電視節目,播出三年紅三年,卻愣是沒有一套完整的自己的原創音樂係統。世界成於差異。承認差異,才是文化的自覺。任何有顯著長處的人,都不會忌諱自己的短處。

結尾,搜羅了幾句被譽為"最強中國英語"的話,不僅為笑笑,想要說明的是,用英語表達中國人情,可能性接近零。

1. We two who and who?咱倆誰跟誰啊!

2. You Give Me Stop!你給我站住!

3.Asfarasyou go to die!有多遠,死多遠!

4. Know is know,noknow is noknow.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5. Heart flower angry open.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