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交情篇 第六章 先發製人
幾乎天下所有的兵法、戰略教材中,都有對"先發製人"的強調。偉大的孫子非常重視"先",他在《孫子兵法》裏用了 23個"先"字,表達他追求"先算""先行""先動"的思想,說明這個原則已經 2500多歲了。當然正式成詞是在《漢書 .項羽傳》裏,那本是人際鬥爭的最重要策略之一,其最基本的要素是"主動"和"進攻"。
可是,人世上、人之間似乎無處不競爭,官場商場名利場,情場賽場學術場,謀生職業成職場,這打仗用的四個字對於人情生活,也開始重要起來。
最多見的,是多數求人辦事的人,都是先許諾:事成之後一定重重酬謝!尤其是讓人為難的事情。這樣給承諾給在後麵的,人家未必就努力,甚至還要擔心。而叱吒官場、商場的那些高手們,似乎都會把工夫下在前麵,平時慷慨地付出,讓你沒有負擔地輕鬆獲取,到真有事情用你的時候,你還好意思不盡心去辦?不然哪會有那個哲理詞"舍得"呢?先發製人,把話先說在前麵,與人溝通,那些把客氣話說在前麵的,把招呼打在前麵的,把道歉道在前麵的,結果當然要比做在後麵的,得主動,占優勢……人際交往中,有一種狡猾的陰險,是把乍聽是缺點其實是優點的話,先明著說出來,把自己包裝起來,讓自己居高臨下,以人情的勢能堵住對方的嘴,引導對方的心理弱勢,難以抗拒。譬如下麵這樣的話:
"嗨,我這人是個粗人,……""我這個人很直爽,……""我不喜歡拐彎抹角,就喜歡直來直去,……""你真是個性情中人啊!和我一樣,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直爽、太義氣,不虛偽,……""我這個人不懂那麼多虛禮,但是從來真心對人的,……"
在準備寫作本書的幾年時間裏,我和東西南北的人交流,有意識地把話題引向這個方向,得到的普遍的"經驗",就是:"先用美麗的話語把自己包裝起來的人,最陰險。"
別人好話先說,事後反思一下,你會發現吃虧的很可能是你。
先發製人,把虧先吃在前麵,讓人的防備戒心放鬆,有點兒驚喜,還有點兒"過意不去",口袋就開了,利就來了。
和全國所有的 4A、5A級旅遊景區進門先買票,然後傳媒輿論怨聲載道相比, 2002年10月,西湖景區成為全國第一個免費開放的 5A級風景區,結果是 10年少收取的西湖門票已逾兩億元,但是,杭州年旅遊總收入卻從 549億翻倍到 1191億,原來人家有個著名的" 241"算法,隻要每個遊客在杭州多留 24小時,杭州市的年旅遊綜合收入便會增加 100億元。
難怪都說江浙人會做人,和平時期,江浙人的人情模式更占優勢。
有句名言,已不用去考證是不是拿破侖說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或者"元帥"改"將軍",這並不重要。
打仗之前,必定要用這話激勵軍心,激發上進心衝鋒陷陣。打仗之後,那個真的想當元帥的士兵,還活著該怎麼辦呢?現在的元帥,該怎麼辦呢?
打仗之前,要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打仗之後,要想"不想當元帥的士兵才是好士兵"。幸好,說這話的人不是元帥,是拿破侖皇帝,這話出自皇帝之口,是因為皇帝和元帥之間還有本質的差距,一位忠誠的元帥,永遠成不了皇帝。
先發製人,體現在各種人際競爭活動中,就像下棋賽球,也有執黑先行和發球權,靠力氣,也要靠運氣,有信心沒用,還要有信息。
先發製人,做在前麵,能在對方心理上產生影響,而大多數人的心理,是容易受到影響的。觸動、驚動、感動、撼動,激發對方的恐懼心、懶惰心,或是好奇心、好勝心。
當然,也有正好相反的時候,如談判的時候、對峙的時候,誰先說話,誰就先暴露了弱點。有時候誰憋到最後,就會在心理上勝對方一籌。
多數人看事物看問題,都做不到看得遠一點,可是,競爭隻需一點強,於是這世界上總是占小便宜吃大虧的人,更多。
這世界,資源越來越銳減,欲望越來越激增,怎能沒競爭?怎會不更激烈地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