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性情篇 第十四章 三色人生(1 / 3)

第一卷 性情篇 第十四章 三色人生

一、二、三,自然數的起點。紅、綠、藍,自然的三原色。中國人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於是,便試著用三種顏色填塗這個"人"字,發現居然生出那麼多寓意的默契點,也許是巧合,那也是趣味加滋味的巧合了。

綠色藍色紅色一、藍色:角色做人藍色是規則。剛剛降臨人世之時,人無法感受自我,感受到的隻是自我的動物性的需求,因生存需求而與外界產生種種關聯。餓了,哭,吸奶;渴了,哭,吸奶;不舒服了,哭,吸奶;痛了,哭,吸奶;……漸漸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嬸姨,……每個人都能滿足我們的某種需求:吃,哄,抱,撒嬌,耍賴,……但每個人都同時有要求:要喊人,要聽話,要笑,……要得到自己的需要,就得做到他們所要求的,他們的要求不同,但都得適應:做聰明寶寶,做乖兒子,做好孫子,做懂事的孩子,做……要爬,要說話,要抓住勺子,要講衛生,不要哭,不要撕紙,不要亂摸電器,不要……再漸漸地,要懂禮貌,要主動喊"叔叔阿姨",要做幼兒園老師喜歡的小朋友,要做作業要跳舞要自己洗襪子,要……再漸漸地,要會數數,要會背唐詩,要會說英語,要交作業,要尊敬老師友愛同學,要……再漸漸地,要做一個優秀的中學生,要考大學,要……再漸漸地,要做一個優秀的大學生,要考研或找工作,要找對象,要會溝通,要會做人,要……再漸漸地,要做一個優秀的員工,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雖然現在沒有元帥了。卻要更頑強,更要付出,要……期間,我們被賦予各種角色,也追求獲得某種角色,是學生,是體育委員,是親善大使,是部門經理,是奧運誌願者,是籃球隊長,是……是別人口中的×××,還要成為別人心目中的×××。

做什麼,就要像什麼。我們在不斷地被要求中長大,要合格,要讓別人滿意,要讓自己適應自己所處的那個環境背景,顧不上想明白自己究竟是誰,也想不清楚。

與人相處,善於溝通,其實就是說話做事符合自己的角色,順暢地實現自己所扮演的各個角色之間的切換,這又叫情商,就是在不同對象麵前,表現出不同角色應有的言行和思維特征,這是衡量和評價某個人社會成熟度的重要標準。

譬如正在電話裏對老媽發嗲要晚上煲靚湯時,看見部下做錯事,立刻換副麵色和腔調嚴詞訓斥;譬如正在和熟人說家鄉方言的小姑娘,遇到記者采訪,會馬上說出標準的普通話,甚至流利的英語;譬如那麼多大老板在清華北大等名校的 EMBA班上那樣的謙和恭敬,待人接物和顏悅色;譬如一個市長對待省長、對待市委書記、對待各局長、對待市民百姓和對待秘書的不同態度,譬如……一個人的角色越多,越被別人重視,從一個 P成為 VIP,被視為成功者享受尊崇。但角色切換難度也越大,生活越豐富,與此同時負擔越重,活得越有價值,也是活得越辛苦。忙啊忙,不小心就失去了自我,心亡。

做合格的社會角色,適應不同的角色,必須遵循規則,要學會忍,要讓不同的對象對自己滿意,要進行符合背景的角色轉換,需要理性。

理性是藍色,所以人生的第一色,是適應,是藍色。

二、綠色:特色做事綠色是價值。

經過持續艱難的適應過程,經過觀察、學習與思考,我們開始發現與眾不同,並進而主動策劃自己與別人的差異,因為我們漸漸發現,隻有差異才能顯示自己與別人不同的價值,自己與別人的差異越大,往往自身的社會價值就越大。

哥哥能幫爸媽洗碗,弟弟就去幫爸媽疊被子,若還能掃地唱歌學小狗叫,那一定更討喜。張三能背誦一百首唐詩,同班的李四呢,如果也背誦這一百首唐詩,就無法吸引大家的注意,就難以更受歡迎。所以,要顯示自己出人頭地,要麼李四能背誦一百二十首唐詩,二百首唐詩,三百首唐詩;或者背誦一百首唐詩,還能再背誦出三十篇的《古文觀止》;或者不但能背誦一百首唐詩,還能用漂亮的柳體字寫出來;或者背誦不了多少唐詩,但可以圍棋五段拿大賽冠軍;或者……或者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曆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勞技、美術、體育都很差,但能在電視台節目裏逼真模仿邁克爾 .傑克遜,這好歹也是個特色。

與眾不同,才能走紅。做生意的更要追求差異化,那些個什麼品牌啦,定位啦,整合營銷傳播啦,企業文化管理啦,諸如此類收費很高的課程,核心的要領,就是要人玩出特色,才能成功實現個人價值。

江湖上說得好:如果你不能像虎那樣熬得住寂寞做一個獨行俠,那麼你就要像狼那樣具有團隊意識和犧牲精神;如果你不能像牛那樣的任勞任怨做一個勞模,那麼你就要像猴那樣的機靈敏感和八麵玲瓏;如果以上都不具備,那麼,就做一頭快樂的豬。

做適合自己的特色事情,在古代既有班超的棄文從武,也有徐庶的棄武從文,在現代最著名的,是魯迅的棄醫從文。

儒家三聖之一的司馬光,小時候同伴玩耍落入深缸水裏,別人慌亂哭喊手足無措時,他能砸缸救人,與眾不同的聰穎行事,成人後更顯出超人宏才。湖南人左宗棠以"塞防論"反李鴻章的海防論,力主收複新疆,以七十高齡率西征軍全部收複南疆,脫離祖國十餘年的新疆再度回到祖國懷抱,名垂青史。山西人李彥宏,在很多同行都開發SP短信平台時,做搜索平台,編造了今天很多國人離不開的"百度"。浙江人宗慶後,當老板不設副職行獨裁,挑戰行業國際巨頭達能,打造出了中國飲料第一的娃哈哈。雲南人褚時健,從煙草大王和"全國企業家終身榮譽獎"的高峰跌落,在 71歲時被判無期徒刑,又失子女,他沒有像更多的人那樣倒下,而是在 75歲高齡承包 2000多畝荒山種橙, 85歲時由"煙王"成就"橙王"億萬富翁。

太多的成功者,都成於獨特的思維、獨特的行為。因為既要做事,人就必須開始研究周圍的人,研究其他的人,同時研究自己,尋求差異,發揮特色,成就自我價值。

於是漸漸地,人開始關注自身,開始從單純模仿學習、角色適應的外界導向型思考,走向分析比較、自我彰顯的內部導向型思考,但仍是以社會價值係統為原則,還必須通過外界的、他人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和審視自身的思考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