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性情篇 第五章 文明是一種脆弱(2 / 2)

好在文明經典裏,還有些堅硬的山峰,從《易經》開篇明義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到亞聖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到梁啟超的"少年強則國強",到今天的經濟增長、責任、價值、競爭力、複興等這些生存必不可少的概念,都是反脆弱的。

看央視主持人張泉靈的微博,有這樣一條:

工程師同事是個拿數字說話的人。他自費先購入 PM2.5檢測儀,並意識到了開窗的巨大風險。又買了一個二氧化碳檢測儀,並意識到了不開窗的巨大風險。為解決兩難困境,購入空氣淨化器,隨後發現吸附式淨化器的副作用:臭氧的風險。然後購入血氧檢測儀確定自己是否處亞健康。然後……也許越是有科學知識的人,越是用科學知識主導生活的人,就不得不活得越累吧。是做知識的奴隸呢,還是讓知識做自己的奴隸?

純粹的"科學"或許是獨立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的"科學研究",卻必須是利益主導的,各種各樣的利益。可相信這些被研究出來的"科學"的人們,並因此建立了文明的認知體係的人們,很可能是這些利益的受害者。

人類被自己玩出來的科學逼迫到 21世紀,嘴上仍然倔強地喊著科學萬歲,可心裏,越來越向往那些沒科學的地方,那些看似更美好的地方。

所謂的全天然、原生態、野生、有機,最受科學知識豐富的人追捧,其實就是"全沒有現代科學痕跡"的意思!

想起了那句中國人的俏皮話:不幹不淨,吃了沒病。人的免疫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心靈的,物質的強大終究戰勝不了心靈的脆弱。

河北一位金錢事業都頗成功的老板,特別喜歡奔馳的車,正式場合的座駕 S-600由專職司機開,硬邦邦方頭方腦的 G500V8由他自己體驗駕駛感覺,公司接送客人的是兩輛 R-350,年輕的妻子和年輕的女兒,各開一輛酷酷的 SLK,一紅一白……有實力有品質。

去年這位老板去北京參加一個高級研修班,結識了一群不同圈子的大老板,感受巔峰人生,一起聆聽玄而又玄的課程,一起體驗折騰加忽悠的休閑。聽到了一個"說法":奔馳車的那個商標--一個圈,加三段線條,看起來仿佛是漢字中的"囚"字,很不吉利,更不利於事業的發展,所以……是那樣的場合,是那樣的人群,於是這位老板深深地相信了。

回去之後不久,他換車了。一次性都換了。

而且,他還把北京傳來的這個"玄機"傳給更多的自己周圍的體麵人物們……看來,心理安慰,是世界上最貴的消費。其實,不在於把那個奔馳標識看成是方向盤,還是看成某個漢字,根本在於你心裏需要什麼,害怕什麼,於是,人就會把看到的都朝自己的心意上靠……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本來,這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人給起的名兒,根據的,是起名者那一刻的心理!

文明,讓人的心理變得脆弱了,仿佛,聽了別人講述的"綠帽子"的知識,就從此再也不敢戴綠色的帽子了,即使那帽子很好。

更多的人情故事告訴我們,文明不隻是有錢與否,而是有了錢後的看法改變了哪些,改變了多少,不是有好房好車好帽子;而是有錢後("文明"後),怎樣看待好房好車好帽子了,又是怎樣看待屬於自己的那個自己。

自己究竟屬於自己,還是屬於輿論中的文明?既然能走進那個文明,又能否走出那個文明再看那文明?但更多人一旦文明,就害怕被不文明,更害怕以後享受不到現有的"文明"。人一害怕,就好對付了。人一害怕,支撐他的那顆膽,就隸屬於那些高明的"造文明者"了,即:用知識削弱人的膽,用文明脆弱人的心。引導和推廣文明,是"治人"的一種高明的謀略。

性相近習相遠,文明與性情很難平衡地體現在一人之身,就如同精氣陰陽的關係,文明是陰柔的,性情是陽強的,所以一貫中規中矩的生活,總是蔫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