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類飲食文化 第四節 味精的發明
日本東京大學化學係有一名教授叫池田菊苗,1908年的一天,他上午在學校實驗室作一項化學實驗,到中午做完了。他整理了一下,下班回家。賢惠的妻子已經做好午飯,端上餐桌,有幾盤炒菜和一碗鮮湯。池田菊苗教授愉快地端起妻子盛好的一碗熱飯,吃了起來。他用湯勺舀了一勺湯,品嚐湯的味道,覺得非常鮮美可口。他高興地讚揚妻子說:"你今天做的湯好喝極了,真鮮美呀!"妻子聽後,也非常高興,笑著解釋說:"我還正在擔心這湯做得不好喝呢。今天上午我去菜市場沒有買到合適的蔬菜,隻好用海帶和黃瓜燒了湯。"池田菊苗教授邊聽著妻子說,邊喝著湯,一會兒喝完了一碗,還沒有喝夠,又喝了一碗。他邊喝邊想:"今天這湯為什麼這樣鮮美呢?是否與海帶有關呢?"吃完午飯,上班時他就向妻子要了一些海帶,帶到了實驗室。
在實驗室裏,池田菊苗教授對海帶進行了無數次化驗、分析和研究。經過半年多的不懈努力,他終於發現了海帶裏含有-種叫"穀氨酸鈉"的物質,把它放進湯裏,能使湯味更鮮美。
池田菊苗教授把穀氨酸鈉命名為"味精"。他繼續研究,又從小麥和其他一些植物中提取到了味精。這種奇妙的調味品很快傳到全世界各地,人們至今仍然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