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類飲食文化 第二節 豆奶的發明(1 / 1)

第六章 人類飲食文化 第二節 豆奶的發明

20世紀90年代,美國《時代周刊》曾載:"三千年來,用大豆製成的各種食品,一直是中國人食物蛋白的主要來源。在遠東甚至有人稱大豆為'中國母牛'。香港商人羅桂祥獨具慧眼,將豆奶發展成為一項成功的事業,豆奶已經成為該城市熱門飲品。"

羅桂祥是廣東人,1910年出生於梅縣,父親是一位教師,全家依靠父親教書生活。當時梅縣地少人多,許多人遠渡重洋到海外謀生。他的祖父十多歲就隨同鄉人到馬來西亞檳城一個油米雜貨店打工。後來祖父病逝,父親也離開家鄉去了南洋。

羅桂祥在家鄉讀了兩年小學,10歲隨母親到馬來西亞他父親謀生的地方居住。父親對羅桂祥的學習很重視。羅桂祥在當地華僑學校讀兩年中文,又轉到英文學校讀完初中,畢業後被當地華僑民政公司聘為翻譯。在這裏,他得到了南洋一位大資本家餘東璿的賞識。餘東璿資助羅桂祥到香港大學攻讀商學,畢業後被餘東璿聘為秘書,幫助經營地產。

羅桂祥是個胸懷大誌的人,經過生意場上的磨煉,他時刻留心著,捕捉創業的機遇。

1937年,羅桂祥到上海辦理公司業務。一天,他應邀出席上海青年會舉辦的晚會,會上聽了美國駐南京領事館商務參讚朱利安的演講。演講的題目是《大豆--中國的母牛》。朱利安說:"中國很貧窮,牛奶屬於珍品,多數人無緣飲用,但中國人口仍然繼續增長,這完全歸功於大豆。是蛋白質豐富的大豆取代了母牛的牛奶地位,大豆是'中國的母牛'......"這次演講給羅桂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上海回香港後,他想到勞苦大眾因營養不足患病非常多,如果能用中國的"母牛"--大豆為原料製成高營養的豆奶,讓勞苦大眾吃上低價格的豆奶,一定是件大好事。

1939年的一天,他找來四位好朋友,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他們,得到了讚同,並集資1.5萬港元,組建"香港豆品公司",試製豆奶。經過無數次研製後,於1940年3月9日終於成功,取名"維他奶",向市場試銷。後來又經過不斷改進,終於研製成適合香港消費者口味的"維他奶",成了消費者的心愛之物。又經過不斷努力,香港豆品公司的豆奶推向了世界,財源滾滾,羅桂祥也步入香港前30名大富豪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