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類飲食文化 第一節 臭豆腐的發明(1 / 1)

第六章 人類飲食文化 第一節 臭豆腐的發明

兩百多年前,清朝康熙年間,北京前門外延壽街有家豆腐坊,業主叫王致和。他每天清晨起來,挑擔豆腐走街串巷叫賣,小本經營賺點辛苦錢養家糊口。有一年夏季的一天,他挑一擔豆腐東奔西走沿街叫賣,從早晨忙到天黑,當天做的豆腐卻隻賣了一少半。眼看豆腐要變味了,怎麼辦?扔了太可惜,他隻好找個空壇子,把它放進裏邊。沒料到連續幾天生意都不好,剩下來的豆腐越來越多,放久了,壇子裏的豆腐開始發了黴。王致和還是舍不得丟掉,又在豆腐上撒些鹽,蓋上蓋兒,擱在一邊了。又過了一些日子,有一天生意好,他的一擔豆腐很快就賣完了,回家早,閑下來想起了壇子裏的豆腐,便揭開壇蓋,一股奇臭立刻撲鼻而來。他仔細一看,豆腐有些變色了。無意中取一點嚐嚐,是一種從來沒有吃過的味道,居然越品嚐越香。於是,他讓家裏人都來嚐嚐,大家都說味道好香啊。

王致和高興極了,他意識到自己發現了一個新的豆製品種。於是,他仿照原辦法,將許多豆腐切成小塊放進幾個壇子裏,撒上鹽,蓋上蓋兒。過了幾天,王致和豆腐作坊的新產品"臭豆腐"上市了。那些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們聞訊趕來,都爭著買新鮮的臭豆腐,品嚐這種獨特的風味。自從有了這種新產品,人們一傳十,十傳百,紛紛前來購買傳說中的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臭豆腐。從此,王致和的臭豆腐出了名。經他進一步的完善,生意越做越興隆。臭豆腐"臭"名遠揚,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