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類交通中的奇妙東西 第十三節 潛水艇的發明(1 / 1)

第五章 人類交通中的奇妙東西 第十三節 潛水艇的發明

1775年,北美獨立戰爭爆發。美國人民拿起武器,組成"大陸軍",在總司令華盛頓的指揮下,和英國殖民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並在大陸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然而,不甘心失敗的英軍發揮戰艦的威力,在大西洋沿岸的海麵上不斷炮擊"大陸軍",造成嚴重傷亡。對此,美國"大陸軍"無計可施,因為當時他們沒有大船可以麵對麵與英軍進行海戰。

一個名叫達韋?布什內爾的美國士兵苦苦思索著對付英艦的辦法。一天,他和幾個人坐在岸邊的礁石上,看見一群小魚在水中自由地遊動,突然,一條大魚遊了過來,要吃掉這些小魚。這時,突然躥起一團浪花,小魚一下子不知潛到哪裏去了,布什內爾由這偶然事件得到啟發:能不能造-條可潛入水底的船,鑽到英艦底下放水雷,把它炸沉呢?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但是,船怎麼能浮上沉下呢?

布什內爾冥思苦想,終於按照魚上浮下沉靠體內"鰾"的原理,製成了第一艘最原始的潛水艇,當用手操縱水泵,往類似魚鰾的水艙裏灌水時船就下沉;當把空氣壓進水艙,排除水艙中的水時船就上浮。船的外麵還裝有兩台手搖螺旋槳,可分別使船上下或水平運動。船的外形像兩個合起來的烏龜,所以被叫做"海龜"。

一天傍晚,美國士兵便駕著"海龜"偷偷靠近一艘英國軍艦,潛入水中。美國士兵想用鑽杆在英艦底部鑽個洞,再把水雷掛上去炸掉它,但英艦底部金屬很厚,鑽頭鑽不進去,隻好返航。但"海龜"速度很慢,在黑夜又辨不清方向,直到天亮仍在海上遊蕩,英軍發現了,立即追擊過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美國士兵急中生智,解下水雷,點燃引線,自己連忙駕著"海龜"潛入水下逃走了。不一會兒,水雷爆炸,英艦也嚇得掉頭逃跑了。

潛水艇在魚的偶然啟示下誕生,不過,到了19世紀末,各國才開始建造近代的潛水艇。例如美國於1898年建造的潛水艇,在水麵時用內燃機驅動,在水下時用蓄電池供電的電動機驅動。20世紀初,潛水艇進入實用階段。

1910年,德國製造了比較先進的U-9型潛艇,它使1914年9月北海戰役中英國巡洋艦損失慘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基本上都仿製德國的潛艇。

為了克服潛艇需浮到水麵充電的弱點,美國於1954年建造了"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1955年5月,該艇從新倫敦-波多黎各-聖胡安之間潛水航行1602英裏(約2569千米),隻用了84小時,創造了潛航速度、續航時間和航程的曆史最高記錄。前蘇聯也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研製出幾種型號的核潛艇。1981年6月,美國最新一代的"俄亥俄"號三叉戟式核潛艇下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長170米,排水量18750噸,可載24枚各有5個子彈頭的潛地洲際彈道導彈,射程為9600千米。

核潛艇具有續航力高、航速快、火力強、可載機動核彈頭、隱蔽攻擊性好等優點,已成為各國競相研製的重要戰略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