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擊隊在快速壯大,解放區也在不斷擴大。遊擊隊建立了空軍,很快,又建立了海軍。海軍劃著木船在海上與德意的軍艦作戰。
這時,鐵托的統帥部設在格拉莫奇,後來轉移到佩特羅伐茨。
1942年10月,遊擊隊的兵力已經超過了15萬。鐵托認為組建正規軍隊的時機成熟了,他下令改建大規模的軍隊組織——人民解放軍。11月初,鐵托集結了解放軍的主力,解放了西部重要城市比哈奇,使比哈奇成為解放區的中心,即“比哈奇共和國”。德國稱其為“鐵托國”。這片解放區占南斯拉夫國土的20%。
1942年11月26日,南共在比哈奇建立了政權——人民解放委員會。德國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攻勢,殲滅解放軍。
鐵托分析了德軍的戰略意圖,製定了戰略計劃:避開正麵德軍,將部隊向山區轉移,使德軍無法發揮坦克、卡車和飛機的優勢;同時,全國各地的遊擊隊應日夜襲擾,炸毀德軍的交通、通訊設施,偷襲德軍的後勤部隊和衛戍部隊;解放軍在山區嚴陣以待,趁機攻占幾處戰略要地,爭取戰爭的主動權。
在這次反圍剿中,鐵托親自指揮第2師攻下了普羅佐爾,殲滅了一個意軍師,繳獲了該師的所有裝備。南斯拉夫第1師攻克了戰略要地馬連克。另一個南斯拉夫師在伊莫斯基-德雷日尼察一帶切斷了德軍的道路,南斯拉夫第7師和第9師趕來與前麵3個師會合。鐵托準備指揮主力強渡奈雷特瓦河,繼續向前擴大戰果。
然而,在奈雷特瓦河穀和拉馬河穀,解放軍與德軍激戰了一個多月沒有取得重大突破。長期的作戰和饑餓使很多解放軍官兵筋疲力竭。與此同時,難民的人數在不斷增多,約10萬難民追隨著解放軍。解放區的房子幾乎都被德軍燒毀了,大多數難民在嚴冬季節隻能睡在野地裏。
為了拯救大量的傷員和難民,鐵托被迫向蘇聯發出一封求援的電報。斯大林回電,無力援助。
幾個星期後,當解放軍與德軍和烏斯塔沙交換戰俘時,斯大林對此表示不滿。鐵托在電報中抱怨道:“你們既然不願幫助我們,至少不要妨礙我們。”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解放軍使用了剛剛繳獲意軍的15輛坦克和大量火炮。德軍猝不及防,倉皇後撤16公裏。解放軍俘虜了大量德軍,當德軍俘虜們聽說解放軍的坦克是從意軍那裏繳獲的時候,歎道:“唉,可愛的意大利人總是到處給敵人送軍火!”
解放軍強渡奈雷特瓦河後,馬上向黑塞哥維那和門的內哥羅發起進攻。解放軍一邊擴充兵力,一邊截斷德國通往馬其頓的道路。德國發現解放軍的威脅太大,馬上抽調兵力發動大反攻。
1943年5月中旬,盟軍發現以鐵托為首的遊擊隊作用很大,英國立即派代表團前往解放區調查。為了等待英國代表團的到來,解放軍在12個軸心國師的圍攻中一直堅守到代表團到達後才突圍。
南共統帥部隨主力部隊突圍後,負責後衛任務的第3師傷亡慘重。解放軍在戰鬥中盡管遭受了重大傷亡,但是兵力並沒有因此而減少,全國各地的遊擊隊不斷向解放軍輸送兵員。英國政府得知南斯拉夫抗戰力量如此強大,立即增派一名準將參加駐南斯拉夫統帥部的代表團。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了。南斯拉夫境內的15個意軍師放下了武器,南斯拉夫得到了大量的裝備,實力倍增。
1943年是南斯拉夫抗戰的轉折年。解放軍和遊擊隊擊退了德軍的多次進攻,解放了一半以上的領土,抗戰武裝達到30萬人。
人民委員會下令取消在倫敦的流亡政府的所有權力,國王及其王室成員禁止回國。
這一年,英美蘇在德黑蘭召開會議,正式承認南斯拉夫解放軍為盟軍。德黑蘭會議後,蘇軍不斷發動反攻,兵鋒直指羅馬尼亞。德國擔心英美兩國在南斯拉夫的亞德裏亞海岸登陸。為了肅清海岸地帶,1943年12月,德軍向解放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
鐵托立即把最高統帥部和人民委員會搬到比較安全的德爾瓦爾。戰役非常激烈,德軍在山區無法發揮機動優勢,最後遭到了慘敗。
為了爭取人民委員會在國際上的合法地位,鐵托展開了艱巨的外交戰。英美蘇盡管已經承認南斯拉夫解放軍為盟軍,但他們仍認為流亡的國王政府為南斯拉夫惟一的合法政府。
1943年冬季,鐵托終於與丘吉爾建立了個人聯係。他又派出兩個代表團,分別赴英美兩國和蘇聯訪問。1944年初,英國開始援助南斯拉夫解放軍,而美國的反應則比較遲緩。這時,蘇聯對南斯拉夫也展開了積極的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