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前夕,英國陸軍部召蒙哥馬利回國指揮第12集團軍群,準備在英吉利海峽對岸開辟“第二戰場”。他向英國的各個部隊發表講話,使英軍充滿信心。蒙哥馬利參觀了英國兵工廠,獲得了群眾的廣泛支持。
盟軍於1944年6月6日發起諾曼底戰役,以強大的空中力量猛烈轟炸德軍陣地,陸軍在諾曼底登陸。蒙哥馬利指揮英軍第2集團軍在左翼作出突進的威脅姿態,阻止德軍後援;美軍第1集團軍從右翼向巴黎的塞納河推進。
6月10日,盟軍聯成寬96公裏,縱深13至19公裏的陣地。因德軍的抵抗和天氣的惡劣,盟軍增援部隊難以到達。美軍傷亡較大,引起了艾森豪威爾對蒙哥馬利的不滿。7月底,蒙哥馬利率第2集團軍開到最右翼的科蒙。
8月19日,盟軍消滅莫坦東麵的德軍,諾曼底戰役勝利。敵軍損失了30萬人。
1944年8月25日,盟軍占領巴黎。
蒙哥馬利主張以巴黎為中心,向東北方向挺進,在比利時建立空軍基地,攻下德國的魯爾。他建議西翼作戰由第21集團軍群負責,東翼的行動由第12集團軍群負責,由法國的騎兵進攻南錫和薩爾。
艾森豪威爾主張以塞納河為基地,從北起海牙,南到瑞士的萊茵河各重鎮出擊。因為艾森豪威爾是最高統帥,他的決定得以實施。
9月1日,蒙哥馬利升為英國陸軍元帥。因給養困難,蒙哥馬利難以攻下魯爾,影響了向阿納姆發動大規模進攻的計劃。
9月17日,阿納姆戰役開始,因最高統率部作戰部署不當,以及惡劣的天氣影響,盟軍未能拿下阿納姆的橋頭堡。9月25日,前線部隊撤退。12月16日,德軍向美軍第1集團軍發起強攻,局麵惡化,第12集團軍群被一分為二。蒙哥馬利奉命指揮反攻,擋住了德軍。接著,他指揮北方戰線的盟軍。兩周後,盟軍消滅了進攻的德軍。
艾森豪威爾接受了蒙哥馬利的計劃,集中兵力進攻魯爾的北線,蒙哥馬利負責指揮。1945年2月8日,美軍第9集團軍和加拿大集團軍向北進攻。3月10日,美軍第9集團軍和第21集團軍群部署在萊茵河西岸。美軍第1集團軍於3月7日占領雷馬根的鐵路橋梁,在東岸建立橋頭堡。3月23日,蒙哥馬利率盟軍渡過萊茵河,擊潰了德軍。5月2日,盟軍封鎖了丹麥半島,阻止蘇軍進入丹麥。英軍第2集團軍在兩天內俘虜近50萬人。5月4日,駐守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盟軍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蒙哥馬利為英國占領區製定計劃並貫徹計劃,嚴禁搶劫和使用德國的運輸設施,把德軍劃歸西北歐德軍總司令布施管轄,組成總預備隊。
蒙哥馬利有秩序地在英占領區重建地方政府,首先解決德國人的口糧、住房和疾病等問題,再解決其他問題。
5月22 日,蒙哥馬利擔任盟國對德管製委員會的英方代表。
蒙哥馬利認為應該使德國人有過得去的生活水平和最低的失業率;鼓勵德國人與外界接觸,為在校學生供應課本,提供教師和校舍。
他主張把管理和解決德國軍人的問題還給德國人,對德國人繼續監督。
1946年6月26日,蒙哥馬利在陸軍部擔任英國參謀總長。到任後,他對英國陸軍訓練進行改革,建立參謀長製度,使司令官擺脫了具體的事務,集中精力考慮大的問題。
1949年4月,美、英、法、荷、比、盧、加、挪、冰、葡、意、丹12國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1951年4月2日,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在巴黎成立,艾森豪威爾擔任最高統帥,蒙哥馬利擔任副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