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決勝時刻 2.發動粉碎性的進攻(3 / 3)

10月24日上午,英軍在北麵的進攻態勢大體為:右邊是澳大利亞師第26旅;中間是新西蘭師,高地師第154旅在新西蘭師附近;左麵遠處是南非第3旅已經推進到“酢漿草”的目標地帶。另一個澳大利亞旅、高地師的另外兩個旅和一個南非旅還未到達“酢漿草”地帶。而第23旅和第9旅也未按時奪取橋頭堡。英軍第1裝甲師的掃雷部隊僅在澳大利亞師後麵開辟出一條通道,而第10裝甲師所開辟的4條通道都未能按時超過米泰裏亞山脊。

蒙哥馬利從南麵的第13軍那裏得到的消息也不好:在第44師131旅的配合下,第7裝甲師沒有突破兩個地雷帶;第1自由法國旅也沒有按時占領希邁馬特山西邊山腳下的納克布賴拉高地。

英軍的進攻很不順利,掃雷部隊的“蠍子”掃雷裝置被地雷炸壞了。結果,在南麵進攻的部隊,第22裝甲旅死傷200人,第131旅死傷180人。英軍所取得的戰果隻是擁擠在第一條地雷場的兩側,而第二條地雷場仍未突破。

蒙哥馬利還得到報告:第1自由法國旅的運氣更糟,鬆軟的沙地影響了他們的前進,反坦克炮陷在沙地裏;在基爾駐防的德軍於7時30分用繳獲的英軍坦克發動了反攻。結果,第1自由法國旅的兩個營損失了全部車輛,卻未能推進一步。英軍第13軍的處境是要麼突破第二條地雷帶,要麼陷在兩個地雷帶之間。

蒙哥馬利感到形勢很嚴峻,隆美爾設計的雷區太複雜了。

上午9時以後,蒙哥馬利發布了一係列新命令。他的主要命令是:徹底打通德軍在北段防線的走廊;新西蘭師從“酢漿草”地帶和米泰裏亞山脊向南進攻,作出最大努力保障第10裝甲師通過。

然而,英軍第10裝甲師推進緩慢,蒙哥馬利希望第9裝甲旅那裏能突破。但第9裝甲旅也沒有在米泰裏亞山脊以外占領任何陣地,該旅還在進攻過程中傷亡慘重。

中午,蒙哥馬利來到弗賴伯格的第30軍司令部召開了軍事會議。蒙哥馬利命令蓋特豪斯指揮的第10裝甲師必須在10月24日晚推進到新西蘭師那裏,並進入開闊地帶。為了幫助第10裝甲師,蒙哥馬利命令把第30軍的所有炮兵都調來支援。

後來,為了強調這一進攻的重要性,蒙哥馬利再三重申:第10裝甲師至少要推進到“皮爾森”地帶,去給新西蘭師的進攻提供安全保障。蒙哥馬利還強調說,他準備接受第10裝甲師的重大傷亡。

可見,蒙哥馬利已經對第10裝甲師師長蓋特豪斯的積極性感到懷疑。他曾在回憶錄中寫道:“裝甲部隊普遍缺乏旺盛的進攻意誌,可見他們不習慣進攻。”這種說法顯然不公正,蓋特豪斯之所以猶豫不決,是因為兩側有德軍的坦克和反坦克炮,第10裝甲師隻能從正麵向米泰裏亞山脊右邊衝鋒,但受到雷區的阻擋。

蒙哥馬利要求蓋特豪斯的第10裝甲師不惜一切代價衝過米泰裏亞山脊。此時的戰役形勢對英軍非常有利,蒙哥馬利的真正對手施圖姆已經失蹤,而隆美爾遠在德國的奧地利地區。

10月24日下午3點整,隆美爾療養室內的電話鈴突然響了起來。電話是從羅馬打來的,隆美爾得知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英軍昨晚在阿拉曼進攻了!施圖姆將軍下落不明。”

隆美爾急忙要通德國統帥部的電話。幾乎與此同時,德國統帥部也要通了隆美爾的電話。隆美爾發現電話那一方竟是希特勒。

希特勒的聲音顯得十分沙啞:“隆美爾,非洲出事了,而且施圖姆將軍也不見了。”

“元首,請讓我回阿拉曼吧。”隆美爾說。

“你的病養好了嗎?”希特勒問。

“還行吧,醫生說沒有太大問題了。”隆美爾說。

“哦,那你快去維也納機場待命,我需要弄清楚是否派你去。”希特勒說。

隆美爾匆忙回去與妻子露西道別,馬上乘車趕赴機場。

10月24日下午,英軍的蘇格蘭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組織起更大規模的進攻,殺開一條血路穿越了布雷區,新西蘭師的第9裝甲旅碾過米泰裏亞山嶺。

在維也納機場,隆美爾一直在焦急地等待著進一步的命令。直到夜幕降臨,他仍然沒有等到進一步的命令。當天晚上8時30分,駐維也納的德軍司令部派人給隆美爾送來了關於北非作戰的最新情報:英軍發動的主攻在北部防線,英軍正源源不斷地通過一個缺口,估計明天將在阿拉曼一帶發動更大的攻勢;施圖姆將軍是於10月24日早晨失蹤的,德軍曾經派部隊前去尋找,至今下落不明;馮·托馬將軍已經接過“非洲軍團”的指揮權。

遠在柏林的帝國總理府,希特勒正在猶豫不決,到底是在隆美爾身體沒有康複以前過早地將他派到非洲,還是留下他,以後派到蘇聯戰場?到底怎麼安排他才對德國更好呢?

晚上9時30分,為了做出安排隆美爾的最有利決定,希特勒命令駐羅馬的德軍將領林特倫將軍把最新的北非戰況分析報告發來。

隆美爾仍在機場裏焦急地等待著希特勒的命令,他十分擔心“非洲軍團”。深夜,德國統帥部的電話終於打來了,希特勒告訴隆美爾:“駐羅馬的林特倫將軍判斷英軍的更大規模攻勢迫在眉睫,這將是一場長期而艱苦的戰役。我不得不把你再次派往北非,你要立即趕回阿拉曼前線指揮,半路上絕不能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