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完全失去東非 解除意軍的威脅(2 / 3)

20世紀以來,由於內燃機替代了蒸汽機,世界航運事業蓬勃發展。亞丁位於歐亞非航線上,是距離海灣地區最近的國際港口。由於港口越來越大,亞丁城發展得越來越好。可見,亞丁城得名於亞丁港,隨著亞丁港的發展而變好的。

複雜的山區地形使雙方部隊的行軍都很艱難,都必須使用騾子,甚至駱駝來運送裝備。與沙漠之戰不同的是,意軍的經驗已經很豐富了。

1941年1月,各部隊陸續趕到後,英印聯軍兵分兩路,在東非發動了大規模反攻。

第一路英軍由普拉特指揮。

1月15日,普拉特的部隊向堅固的克倫山區發起進攻,憑借克倫山區能夠威脅厄裏特裏亞全境和埃塞俄比亞北部地區的所有交通要道。

駐守克倫的意軍防禦工事十分堅固,2個意軍師堅守克倫山區的頂峰。起初,英印聯軍遭到了意軍的瘋狂阻擊。後來,在強大的炮火和空中轟炸及掃射下,意軍被迫撤退。

經過53天的戰鬥,英軍占領了克倫山區。

普拉特的部隊繼續推進,4月1日,攻占厄裏特裏亞的首都阿斯馬拉。意軍1.5萬人被俘,意海軍多艘軍艦被擊沉,厄裏特裏亞反攻戰結束了。

第二路英軍由坎寧安指揮。

2月,英軍從肯尼亞向意屬索馬裏發起進攻。2月19日,英軍越過意軍的防線,沿海岸線發起進攻。

24日,英軍占領摩加迪沙,繼續向北部進攻埃塞俄比亞。3月29日,英軍進駐吉吉加,與3月16日在伯貝拉登陸的英軍會合。

英軍在坎寧安的率領下,3月30日攻占馬達關口。4月5日,英軍占領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1941年5月5日,海爾·塞拉西回到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恢複埃塞俄比亞帝國。從此,這一天被定為國慶日。

埃塞俄比亞的皇帝海爾·塞拉西皇帝回到首都後,發動人民進行遊擊戰爭,指揮遊擊隊戰士在全國戰場上進攻意大利軍隊,有力地支持了英軍在正麵戰場上的作戰,使英軍的進攻速度加快。

#埃塞俄比亞戰亂不息:

13世紀,阿比西尼亞王國建立,19世紀初分裂成多個公國。1889年,孟尼利克二世稱帝,逐漸統一全國,定都亞的斯亞貝巴,奠定了埃塞俄比亞的疆土。

1890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強迫埃塞俄比亞接受其“保護”,雙方簽署《烏查裏條約》。

1896年,孟尼利克二世出兵在阿杜瓦擊潰意大利侵略軍,意大利被迫承認埃塞俄比亞獨立,並支付戰爭賠款。1928年,海爾·塞拉西繼位,1930年11月2日,海爾·塞拉西稱帝。

1936年,意大利軍隊入侵埃塞俄比亞,攻下埃全境,塞拉西流亡英國。

1941年,英軍在埃塞俄比亞軍民的支持下打敗東北非意大利侵略軍,5月5日塞拉西恢複帝位。

1974年9月12日,少壯軍官發動政變,廢黜了塞拉西,成立軍事行政委員會。1977年2月,海爾·馬裏亞姆中校發動政變執政,擔任國家元首。

1979年,海爾·馬裏亞姆成立埃塞俄比亞勞動人民黨組織委員會,推行一黨專政。1987年9月,門格斯圖結束了軍事統治,成立埃塞俄比亞人民民主共和國。1988年3月,埃塞俄比亞爆發內戰。

1991年5月28日,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推翻門格斯圖政權,7月成立民主政府。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主席梅萊斯·澤納維擔任總統。1995年5月,舉行多黨選舉。8月22日,成立埃塞俄比亞聯邦民主共和國,梅萊斯當選總理。

此前,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運動,以空前的規模發展。埃塞俄比亞的遊擊隊不斷發展壯大,遊擊隊的武裝鬥爭更加活躍,已經進入了大反攻階段。

埃塞俄比亞海爾·塞拉西皇帝來到蘇丹的喀土穆,那裏有很多埃塞俄比亞軍隊。1941年1月下旬,海爾·塞拉西率兩千名遊擊戰土自蘇丹攻入戈賈姆省,組織人民起來打遊擊戰,力量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