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公元624年2月17日-公元705年12月16日),漢族。中國曆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一個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武則天(624~705年)本來是唐太宗宮裏的一個才人(一種妃嬪的稱號),14歲那年,就服侍太宗。唐太宗死後,按照當時宮廷的規矩,武則天被送進尼姑庵。唐太宗的兒子高宗是個庸碌無能的人。唐高宗當太子的時候,就看中了武則天。即位兩年後,他把武則天從尼姑庵裏接出來,封她為昭儀(妃嬪的稱號),後來,又廢了原來的王皇後,立武則天做皇後。
武則天當了皇後以後,就使出果敢潑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對她的老臣一個個降職、流放或者殺掉。唐高宗體弱多病,他看武則天能幹,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給她管了。武則天掌了權,漸漸不把高宗放在眼裏,唐高宗心裏氣惱,但武則天權勢越來越大,高宗想廢掉她,也沒有機會了。
683年,高宗死了。武則天先後把高宗的兩個兒子立為皇帝——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廢了,把睿宗軟禁起來,自己以太後名義臨朝執政。當時,大臣徐敬業、兩個唐朝宗室——越王李貞和琅琊王李衝先後起兵反對武則天,也被武則天派兵鎮壓了。經過這兩場兵變,全國恢複了安寧,沒有人再敢反對武則天了。
武則天鞏固了她的統治,就不滿足太後執政的地位了。當時有不少文武官員、王公貴族、遠近百姓、各族首領、和尚道士上書勸她做皇帝。690年,武則天接受大家的請求,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她就成了中國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對於反對她掌權的人,進行無情鎮壓;但她又十分重視任用賢才。在她的手下,湧現出一批有才能的大臣。其中最著名的是宰相狄仁傑。狄仁傑當豫州刺史的時候,辦事公平,執法嚴明,受到當地百姓的稱讚。武則天聽說他有才能,把他調到京城當宰相。狄仁傑還向朝廷推薦了幾十個有才能的人,後來他們都成為當時有名的大臣。武則天很敬重狄仁傑,把他稱作“國老”。他死去後,武則天常常歎息說:“老天為什麼這樣早奪走我的國老啊!”
武則天對有才能的人也不存偏見。徐敬業在揚州起兵的時候,請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駱賓王替他寫了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討武曌檄》。武則天叫人把這篇文章拿來念給她聽。當她聽到“一杯之土未幹,六尺之孤何托”兩句的時侯,反而連連稱讚寫得好。後來聽到“試觀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兩句,更加讚不絕口,問道;“這篇檄文,不知出自何人之手?”有人回答說是駱賓王寫的。武則天十分惋惜地說:“有這樣的人才,讓他流落民間,得不到重用,這是宰相的過錯呀!”由此可見,武則天是非常重視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