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不為五鬥米折腰?(1 / 1)

第44章 不為五鬥米折腰

陶淵明(約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後改名潛,諡號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潛是個喜歡讀書的人,他讀書的辦法是“好讀書,不求甚解”,也就是讀得多而不過分地憑自己的主觀想象去臆測書籍的內容。可是每當他自己真的有些體會的時候,他會高興得像小孩子一樣,手舞足蹈,甚至連飯也忘記吃。就在這時,往往他也欣然命筆,寫詩作文來表達自己的誌趣。

陶潛家裏很窮,他身上穿的是破舊的短衣,還打著補釘。他為人正直、樂觀,雖窮但從不向人叫苦。他喜歡喝酒,但常常買不起。因為他為人直爽樸實,朋友很多,親朋好友知道他喜歡喝酒,又愛慕他的才學,就常買酒請他喝,陶潛很實在,別人請他喝酒,從不客氣,有請必到,到了就喝,喝醉了告辭回家,回家後提筆寫詩作文。

一次,他又到朋友家喝酒。這位朋友見他家裏實在太窮了,他本人又很有才學,就推薦他去官府做個小官吏。開始陶潛很高興,可去了沒幾天就回家不幹了。因為,他看不慣官場上那一套惡劣的作風。他對人說,我寧願回家挨餓,也不與他們同流合汙。

後來,他又被朋友推薦去做彭澤縣(現在江西省湖口縣)的縣令。到任以後,他很想幹一番大事業。這年,他年僅29歲,風華正茂,血氣方剛。

陶潛為官,對上司從不阿諛逢迎。東晉義熙元年(405年)的冬天,上邊的官府派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這種官雖然職位低,卻很有權勢,是縣令的直接上司的爪牙,在太守麵前說好說歹全憑他的那張嘴了。一般的縣令,對他們是畢恭畢敬,百般殷勤。這次郡太守派來的督郵是個很粗俗傲慢而又無知的人,剛到彭澤的旅舍,就叫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縣吏哪裏敢怠慢,趕緊回報陶潛。陶潛到彭澤以前,曾做過幾任小官,都因不肯趨炎附勢而告退回鄉。這次,這個無德無才依附權勢的督郵到這裏對陶潛發號施令,他怎麼看得起!但是,因上下級關係,他又不得不去見一見,縣吏說完,他就轉身拔腿要去。縣吏急忙上前拉住陶潛,並對他說:“大人,且慢,按常禮,參見督郵要穿戴整齊,著朝服,束大帶,您要恭恭敬敬地去參見。不然,對您會不利啊!”陶潛聽了,長長歎了口氣道:“我豈能為五鬥米向這等小人折腰!”

說完,他索性回府取出官印,並且寫了辭職信,隨即離職回家。這次,他隻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

“五鬥米”,是當時縣令的俸祿,可謂是微薄的收入啊!“折腰”,即彎腰,這裏指下拜行禮。陶潛多次辭官回鄉,他不願依附權勢,更不願卑躬屈膝地為人為官,這是很有骨氣的。他雖窮,但不慕榮華;雖職位低,但不巴結上司。這種高潔的品格是值得後人學習的。

陶潛這次回家以後,在自己家門前種了五棵柳樹,自稱“五柳先生”。在房後,又開了一片荒地,種上莊稼、蔬菜、花草,決定靠自己的勞動來過活。他一邊耕種,一邊寫詩。因此,他成了我國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詩自然、純樸、清新,讀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他最出名的作品是《桃花源記》。

智慧寄語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說一個人有誌氣,不受富貴誘惑,不為貧賤動搖,不為武力屈服,這才叫“大丈夫”。父母應培養孩子這種高尚的品格氣節,教孩子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