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周處勇於改過除三害(1 / 1)

第42章 周處勇於改過除三害

周處,字子隱,東吳吳郡陽羨(今江蘇省宜興)人,鄱陽太守周魴的兒子。周處年少時性格暴躁,為禍鄉裏,後來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留下“周處除三害”的傳說。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晉時期。周處,是個勇於改過,膽量過人的人。他身高力氣大,從小死了父親,因無人嚴格管教他,長大後,很任性,性格暴躁,好打抱不平。但有時他又蠻不講理,經常跟人爭鬥,將人打傷,遠近鄉鄰都怕他,因無人打得過他,這更助長了他的蠻橫,甚至在鄉裏為所欲為。久而久之,他的壞名聲就傳出去了,這樣,村裏人既懼怕他,又討厭他,就將他與猛虎、蛟龍一起,合稱“三害”。

西晉時期,天下爭戰較少,也算較太平,人民生活較安定。但是,周處常見人們愁眉苦臉,經常在一起議論、歎息。一日,他外出回來,又見村中父老坐在一起,唉聲歎氣,還在議論什麼。他不由走上前詢問:“如今天下太平,我們日子安定,為什麼你們還是不高興呢?”

開始,人們誰也不語,周處態度誠懇,再三追問。一位花白胡子的老大爺抬頭看了看周處,深深歎了口氣,而後不慌不忙地說道:“你不知道啊,人們生活雖安定了,可村裏的三害還沒除去,誰高興得起來呢?”周處又問:“您說說,有哪三害呀?”這位大爺見他又問,就索性給他說開了。“南山上有吃人又糟害牲畜的白額大猛虎,常到村裏來,你不知道嗎?這是一害;咱村外大河裏有興風作浪的蛟龍,它一鬧騰,就發大水,淹了咱的莊稼,另外,這蛟龍經常出沒咱這河段,誰敢去劃船打魚?這是第二害。”說到這兒,這位大爺頭一低不說了。

周圍的人心裏明白怎麼回事,也紛紛低下頭,不作聲。隻有周處,不知怎麼回事,就急著追問:“您剛說了兩害,不是還有第三害嗎?您接著說呀。”這位老大爺見他急著追問,又知他性情暴躁,不敢不說,所以隻好支支吾吾地低聲說道:“你問那第三害呀,村裏大人小孩全知道。咱村有個欺壓鄉鄰的人,他常常跟人爭鬥,無理攪三分,弄得人們不得安寧,大人小孩都怕他。你說這不算一害嗎?”又一位老大爺接著說:“是啊,村裏人背後都議論他哩,暗暗咒罵他。人們都說,這三害不除,村裏百姓不得安寧。”

周處聽到這裏,勁頭來了,他跺著腳,揮著手,然後又拍拍胸脯對周圍的人說:“這算得了什麼,不就這三害嗎,我保證除掉它們!”在座的人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你能除掉這三害,是村裏天大的喜事,全村要好好感謝你的!”

周處要除三害的消息,不脛而走,遠近鄉鄰都傳開了。不少人見到周處都朝他伸出大拇指。周處見了,心裏高興,勁頭更足了,信心更大了。為除掉三害,周處開始認真作準備。他磨快了鋼刀,準備好利箭,就買了張更大的弓,就像要赴戰場一樣。

一天,他早早起來,帶著刀,背著弓箭,雄糾糾向南山進發,去尋找那隻吃人的白額猛虎。他到了南山,在樹林裏轉來轉去,沒見白額猛虎的蹤影,正待坐下休息,隱隱聽得有響動,他警覺地站起身,張耳靜聽。說時遲那時快,站起身未聽到什麼,隻覺一陣冷風吹來,緊接著一聲響徹山穀的虎嘯傳來。小動物嚇得亂竄,樹葉被震得籟籟往下落。他轉過身,定睛一看,一隻凶惡的白額猛虎張著血盆大口向他撲來。周處急速一閃身,老虎撲個空。周處拈弓搭箭,當老虎再騰身撲向他時,對準老虎喉嚨,猛射一箭。老虎疼得翻滾,他對準老虎胸脯又狠狠一箭,這隻害人猛虎再也動不了了。

猛虎被除,村人皆喜。周處又去除蛟龍。一天,周處正在家中休息,村人來告,蛟龍來到了長橋下。他帶好刀、箭,來不及吃飯,隻帶點幹糧就出發了。他到了長橋,看準蛟龍的去向,縱身跳下水,追趕蛟龍。隻見他在水中翻上鑽下,與蛟龍搏鬥,浪花四濺。時而,蛟龍浮出水麵,時而又沉下水底。就這樣,打出好幾十裏外,周處緊追不舍,三天三夜沒有上岸回家。村裏人以為他被蛟龍吃掉了,奔走相告,有人提議要慶賀一番。

周處憑著他的勇敢與過人的力氣,最後將蛟龍殺死了。幾天後,他帶著勝利的喜悅,興致勃勃回到村裏。進村後,見村人都在慶賀,因為都以為他也死了。這時,他才明白,人們是將他與猛虎、蛟龍一樣看待,是人們說的三害之一。這令他痛心不已。經過反複思考,他痛下決心,改正自己的惡習,要重新做個人們喜歡的人。

據說,他為徹底改過自新,還特意求師訪友,學習做個百姓歡迎的人。當時的名士陸機、陸雲兄弟,就是周處拜過的老師。他虛心學習,勇於改過,後來還被官府任命為無難督(當時官名)。

多少年來,周處除三害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讚揚他膽量過人,尤其勇於改過。智慧寄語

父母應告訴孩子犯錯並不可怕,人都有可能犯錯,犯了獵誤,隻要改正了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