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司馬昭的心思?(1 / 1)

第40章 司馬昭的心思

司馬昭(公元211年-公元265年),字子上,河內溫(今河南省溫縣)人,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父親,曹魏後期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司馬昭是三國時魏國人,他父親名叫司馬懿,是魏國的大將。魏文帝曹丕死後,魏國的大權實際上落到司馬懿手裏。

司馬懿死後,大兒子司馬師輔助十三歲的皇帝曹髦,權勢比司馬懿更大,但沒有多久,就病死了。司馬師在病重的時候,便把一切權力交給了弟弟司馬昭。司馬昭總攬大權後,野心更大了,總想著能取代曹髦。他不斷鏟除異己,打擊政敵。年輕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不一定能當的長久,遲早會被司馬昭殺死,於是就打算鋌而走險,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幹掉司馬昭。

一天,曹髦把跟隨自己的心腹大臣找來,對他們說:“司馬昭的心思,路人都能看出來。我不能白白忍受被他推翻的恥辱,我要你們和我一起去討伐他。”幾位大臣知道這樣做等於是飛蛾投火,都勸他暫時忍耐一下。在場的一個叫王經的對曹髦說:“當今大權落在司馬昭手裏,滿朝文武都是他的人;您的力量軟弱,莽撞行動,後果不堪設想,應該慎重考慮啊。”

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聞訊趕到。曹髦見三人到來,不等他們開口,大聲訴起苦來。王經誠懇地勸諫道:“昔日魯昭公忍受不了專權的季氏,結果敗走他方,失去國君的位置,被天下人取笑。現在司馬家族操縱國家大權已經很久了。朝廷四方都有司馬家的親信爪牙。皇上的宮廷宿衛兵甲寡弱,怎麼能夠作為成大事的依靠呢?兵勢一旦發起,就好像病情可能非但沒有祛除,反而會加深!甚至可能出現難以預料的災禍。請皇上詳加考慮啊。”

曹髦聽到如此冷酷的現實分析,胸中怒火熊熊燃燒。他掏出懷中的板令狠狠地擲在地上,厲聲說:“我的心已經決定了。即使事敗身死,又有什麼好怕的呢?更何況不一定死呢!”曹髦拋下三人,匆匆告別太後,率領宮中手下數百人,敲起戰鼓,出雲龍門而去。皇帝身披新甲,坐在車駕之上,手持寶劍,大呼殺賊,激勵士氣。這一幕在中國曆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

王沈、王業兩人見此,決定去向司馬昭彙報投誠。他倆招呼王經一起去告密:“事已至此,我等不能自取滅族之禍,應該前往司馬公府自首,以免一死。王尚書是否一同前去?”王經回答說:“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你們倆去吧,我不去了。”王沈、王業見勸不動王經,快步出宮,抄小路報告司馬昭去了。

這一邊,曹髦率領著數百僮仆,鼓噪而出。司馬昭的弟弟屯騎校尉司馬伷正好有事入宮,遇到震怒的曹髦和宮中的烏合之眾,大吃一驚。曹髦左右大聲嗬斥他,司馬伷一行慌忙躲避而走。曹髦可謂旗開得勝,對這次肉搏的前途更有信心了,於是他喊得更響了。隨從們受到感染,旗幟和兵器也揮舞得更歡了。在皇宮南闕下,得到消息的司馬昭黨羽已經在中護軍賈充的率領下,集合軍隊,列陣迎戰了。司馬父子常年掌握軍隊,集合的軍隊戰鬥力自然不是曹髦的烏合之眾可以比擬的。賈充見到宮中緩緩出來一支不倫不類的軍隊,嗤之以鼻。他揮手示意主動反擊,自己帶兵自外而入,撲向曹髦軍隊。曹髦的軍隊見狀就潰散後退了。曹髦急了,高喊:“我是天子,誰敢攔我!”揮舞著寶劍,左右亂砍。司馬昭一邊的將士見小皇帝赤膊上陣,不知所措,隻好小心躲避,不敢進逼。宮中士兵和仆人們見狀,又聚集起來,向宮外繼續前進。兩邊軍隊保持若即若離的距離,開始膠著。曹髦認為這是上天保佑曹家,自己身為天子,天下無敵,更加起勁地舞劍向前衝。司馬家一邊的軍隊慌亂躲避,形勢開始不利於司馬昭了。在司馬昭一邊的太子舍人成濟跑過去問賈充:“事情緊急了!中護軍,怎麼辦?”賈充惡狠狠地說:“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司馬家如果失敗了,我們這些人還會有好下場嗎?還不出擊!”他對周圍的士兵高喊:“司馬家養你們這些人,就是用在今天的。今日之事,沒有什麼可以遲疑的。” 成濟略一思考,說:“沒錯!”,接著抽出鐵戈,向曹髦刺殺過去。曹髦毫無防守之力,被成濟的長矛從胸中進去,於背部出來,血濺宮牆,當即身亡。

一場宮闈驚變就此結束。

智慧寄語

人們常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來說明陰謀家的野心非常明顯,大家都知道了。中國的成語典故博大精深,父母可以向孩子講解一下這類典故的來源出處,以便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