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蔡倫造出“蔡侯紙”(1 / 1)

第37章 蔡倫造出“蔡侯紙”

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今湖南省來陽一帶)人。我國四大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中造紙術的發明者。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經過挫、搗、抄、烘等一係列的工藝加工,製造出了植物纖維紙,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紙。蔡倫造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蔡倫在很小的時候就到皇官裏當了太監,擔任較低的職務——小黃門,後來得到漢和帝信任,被提升為中常侍,參與國家的機密大事。他還擔任過管理宮廷用品的官——尚方令,監督工匠為皇室製造寶劍和其他器械。因為經常和工匠們接觸,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術和創造精神,給了他很大的影響。

當時,蔡倫看到大家寫字很不方便:竹簡和木簡太笨重;絲帛太貴;絲綿紙不可能大量生產。於是,他就研究改進造紙的方法。

蔡倫總結前人的造紙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原料來造紙。他們先把樹皮、麻頭、破布和破魚網等東西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裏浸泡相當一段時間,再搗爛成漿狀物,經過蒸煮,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曬幹,這樣就變成紙了。用這種方法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把這個重大的成就報告了漢和帝,漢和帝大為稱讚。從此,全國各地都開始用這樣的方法造紙。

造紙技術很複雜,不可能是某個人憑空想出來的。事實上,在蔡倫之前,勞動人民已經用植物纖維來造紙了。因此我們不能說紙是蔡倫發明的,但也應該肯定蔡倫對改進造紙技術的貢獻。

蔡倫帶領工匠改進造紙方法,造出了質量較高的紙。他提出用樹皮、麻頭、破布、破魚網來做原料,也是造紙技術的一大進步。這些原料來源廣泛,價錢便宜,有的還是廢物利用,因此可以大量生產。至於用樹皮做原料,更是一個新的發現。後代人用木漿造紙,就是蔡倫用樹皮造紙的啟發。

智慧寄語

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項最傑出的成就。父母向孩子講解中國的偉大曆史尤其是特有文明,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