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張良到軍營門口找樊噲。樊噲問:“今天的事情怎麼樣啊?”張良說:“很危險啊!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他的意圖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噲說:“這太危險了,請讓我進去,跟他同生死。”於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衝進軍門。持戟交叉守衛軍門的衛士想阻止他進去,樊噲側著盾牌撞去,衛士跌倒在地上,樊噲就進去了,掀開帷帳朝西站著,瞪著眼睛看著項王,頭發直豎起來,眼角都裂開了。項王握著劍挺起身問:“客人是幹什麼的?”張良說:“是沛公的參乘樊噲。”項王說:“壯士!賞他一杯酒。”左右就遞給他一大杯酒,樊噲拜謝後,起身,站著把酒喝了。項王又說:“賞他一條豬腿。”左右就給了他一條不熟的豬腿。樊噲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劍來切著吃。項王說:“壯士!還能喝酒嗎?”樊噲說:“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麼可推辭的?秦王有虎狼一樣的心腸,殺人惟恐不能殺盡,懲罰人惟恐不能用盡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懷王曾和諸將約定:‘先打敗秦軍進入鹹陽的人封作王。’現在沛公先打敗秦軍進了鹹陽,一點兒東西都不敢動用,封閉了宮室,軍隊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來。特意派遣將領把守函穀關以防備其他盜賊的出入和意外的變故。這樣勞苦功高,沒有得到封侯的賞賜,反而聽信小人的謠言,想殺有功的人,這隻是滅亡了的秦朝的繼續罷了。我以為大王不應該采取這種做法。”項王沒有回答,說:“坐。”樊噲挨著張良坐下。坐了一會兒,劉邦起身上廁所,乘機把樊噲叫了出來。
劉邦出去後,項王派都尉陳平去叫劉邦。劉邦說:“現在出來,還沒有告辭,這該怎麼辦?”樊噲說:“做大事不必顧及小節,講大禮不必計較小的謙讓。現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告辭幹什麼呢?”於是就決定離去。劉邦就讓張良留下來道歉。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麼東西?”劉邦說:“我帶了一對玉璧,想獻給項王;一雙玉鬥,想送給亞父。正碰上他們發怒,不敢奉獻。你替我把它們獻上吧。”張良說:“好。”這時候,項王的軍隊駐在鴻門,劉邦的軍隊駐在霸上,相距四十裏。劉邦就留下車輛和隨從人馬,獨自騎馬脫身,和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拿著劍和盾牌徒步逃跑,從酈山腳下,取道芷陽,抄小路走。劉邦對張良說:“從這條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裏罷了,估計我回到軍營裏,你再進去。”
劉邦離去後,從小路回到軍營裏。張良進去道歉,說:“沛公禁受不起酒力,不能當麵告辭。讓我奉上白璧一雙,拜兩拜敬獻給大王;玉鬥一雙,拜兩拜獻給大將軍。”項王說:“沛公在哪裏?”張良說:“聽說大王有意要責備他,已經獨自離開,回到軍營了。”項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亞父接過玉鬥,放在地上,拔出劍來敲碎了它,說:“唉!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們都要被他俘虜了!”劉邦回到軍中,立刻殺掉了曹無傷。
這就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鴻門宴”,當時項羽依仗自己勢力強大,輕信劉邦,使劉邦得以逃脫。
智慧寄語
“鴻門宴”後來喻指暗藏殺機的宴會或者不懷好意的事情。結合故事,父母應教育孩子在生活中要能分辨好人壞人、好事壞事,做到知已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