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鄒忌和齊王的故事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苦口的藥雖然難喝,但有利於病情的好轉,不好聽的話雖然傷人,卻有助於我們的言行。
齊國,作為春秋五霸之首,國力強盛。不過,到了齊威王時,他倚仗勢力強大,一天到晚隻是吃喝玩樂,不問國事。這時其他幾國,如楚、魯、晉等見齊王如此腐敗、荒唐,接連向齊國進兵。齊國連吃敗仗,齊王仍不聞不問,照吃、照玩不誤。國大業大的齊國,就這樣越來越衰弱了。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齊人鄒忌擅長彈琴,他心懷治國強兵之道,聽說齊威王喜歡音樂,一天從家鄉趕來求見齊王。齊王聽說要見的人擅長彈琴,心裏非常高興,立即將鄒忌請進宮。鄒忌剛進宮,威王立刻叫他彈奏,可鄒忌卻把琴往旁邊一推,並且口裏還說著:“我一向重視研究彈琴的道理,至於彈不彈曲子,那就沒什麼了。”
齊威王不解地問:“這彈琴,還有什麼道理可講嗎?那你就說說看。”鄒忌心想,齊威王真沒生氣啊,正好與他多交談交談。於是,鄒忌就先講了一大通彈琴的道理。威王聽得津津有味。鄒忌講得越是頭頭是道,威王越想聽他彈一曲,於是打斷鄒忌的話,說:“先生,您說得太好了,也說得太多了,您快給我彈一段聽聽吧!”
齊威王怎麼也沒有想到,鄒忌不但沒有立刻彈琴,反倒板起麵孔,質問起威王來了:“大王,我是琴師,以彈琴為業,因此整天琢磨彈琴的道理;可大王您,是一國之君,身居王位,掌握著整個國家的命運,卻不管國家大事,這跟我按著琴不彈有何不同?我有琴按著不彈,大王您很不高興。同樣道理,您掌大權卻不治理國家,全國老百姓就高興嗎?難道您不怕全國老百姓反對嗎?”鄒忌的話句句入理,說得威王手足無措。這番鏗鏘有力的話,與其說是規勸,不如說是警告吧!齊王身上已冒出冷汗,他連說:“對!對!我一定聽先生的話。”當即將鄒忌留下來,待如貴賓,並恭恭敬敬地向他請教治國安邦大事。在鄒忌的勸說下,放棄酒色歌舞而廣招人才,考察官吏,操練兵馬,發展生產,獎勵耕織。這樣,齊國又漸漸強盛起來了。
國家又漸漸強盛起來,百姓安居,說奉承話的人也多了,齊王聽了也樂滋滋的,整日飄飄然,對不同意見就有點聽不進去了。鄒忌認為驕傲的人必定會失敗,要提醒大王必須把這毛病改掉。可怎麼和大王說呢,他苦苦思索著。
一天,他要上朝,早早起來,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對著鏡子照了照。隻見他若有所思地照著鏡子,問妻子:“我跟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些?”妻子笑道說:“當然是您漂亮啦,城北徐公怎麼比得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