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周文王與薑太公的故事
呂尚,薑姓,字子牙,被尊稱為太公望,後人多稱其為薑子牙、薑太公。中國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薑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講的是周文王主動求賢的故事。
西周前的商朝,末代王是紂。紂聰明有勇力並且很有軍事才能,他最後平定了東夷,把商朝的文化帶到了淮水和長江流域一帶,對曆史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因為過多的戰爭,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導致怨聲載道。
商紂王不管老百姓死活,隻顧自己享樂,荒淫無度,無節製地建造宮殿,搜刮錢財,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不管是百姓還是諸侯,誰反對他,就遭到殘酷的鎮壓。
紂的殘暴行為,加速了商朝的滅亡。這時,在西部(現陝西西安西南,歧山縣東北部),一個部落一天天興盛起來,這就是周。
周部落是姬姓,此時期的周王正是周文王,名字叫姬昌。周文王精明強幹,善理朝政,是個能幹的政治家。他的生活與紂正相反。紂王喜歡喝酒,打獵,對老百姓濫施刑罰;而周文王禁止喝酒,不準貴族打獵,不許殘害百姓,不許糟蹋莊稼。他鼓勵人們耕作畜牧,還禮賢下士,因此,當時有才能的人都來投奔他。周部落迅速強大起來,威脅著商朝。
商朝見周部落日漸強大,有的大臣就對紂王說周文王的壞話,於是紂王就下令捉拿周文王,後來就將周文王關在(今河南湯陰縣一帶)這個地方。周部落為救回文王,準備了許多美女、珍寶和馬匹,獻給紂王。紂王見了美女珍寶,眉開眼笑,就把周文王釋放了。
周文王見紂王如此昏庸殘暴,喪失民心,就決定討伐商朝。可是他缺少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輔佐他,於是他千方百計物色人才。他雖不喜打獵,但為求賢才常常出遊。一天,周文王坐著車,帶著他的兒子和兵士來到渭水北岸,說是去打獵。來到渭水邊,他遠遠看見一個老者在河岸上坐著釣魚。周文王的大隊人馬走過,那個老者絲毫不動聲色,佯裝沒看見,仍安安靜靜釣他的魚。
文王的隨從見此很生氣,認為這老者對文王太傲慢無禮,正想前去質問。文王忙製止。他覺得奇怪,就下了車,走到老者眼前,跟他聊起來。傳說中薑太公用的是直鉤,所以,談話中,文王問這老者:“如何能釣上大魚?”老者說:“願者上鉤啊。”
原來,岸邊釣魚的老者就是後人常說的薑太公。但這時他叫呂尚,是一個精通兵法的人。他有才能,懷抱負,聽說周文王求賢安邦治國,這次是他故意在這裏裝釣魚,想考察周文王其人。見周文王果然不凡,真心實意求賢才,他傾訴了自己的抱負。
經過一番談話,周文王了解到呂尚是一個精通兵法的人,便很高興。他說:“我祖父在世時曾對我說過,將來一定會有個了不起的人幫助你把周族興盛起來。您正是這樣的人。”說罷,請呂尚上車,一起回宮。
因為呂尚是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就叫他太公望;又因他姓薑,後來傳說中都叫他薑太公。太公望輔佐周文王,提倡生產,操練兵馬。周族的實力蒸蒸日上,國泰民安。幾年後,周族逐漸占領了大部分商朝統治的地區,歸附文王的部落越來越多。不幸的是,在他打算征伐紂王的時候,因病逝世。伐紂的大事落在他兒子武王的肩上了。
智慧寄語
父母應指導孩子多讀古代賢者及求賢者的曆史故事,讓孩子從小養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進而激發他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