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沉默寡言的江東丞相(3 / 3)

顧雍出仕之後,張華可以看到這個東吳丞相的能力。

【英雄】:顧雍

【等級】:47

【統帥】:53【武力】:28【智力】:84【政治】:90

【天賦】:民意收集(顧雍擅長民意調查,暗中探訪,將收集的民意秘密反應給主公,以供施政參考,且顧雍守口如瓶,絕不泄密。)

【來曆】:吳郡世家弟子,東吳丞相。

“顧雍的政治能力竟然有90……”

張華以為顧雍在三國沒有什麼存在感,遠不如東吳的張昭、諸葛瑾等人有名氣。

但顧雍可以在孫權麾下擔任19年的丞相,沒有太大的過錯,已經很是厲害。

顧雍的天賦似乎有擔任禦史、監察百官的潛力,通過暗訪,搜集民意,這樣一來,可以考察各地官吏的政績。

這是一個對於征戰沒有多大作用,但對於治理內政相當實用的天賦。

張華暫時安排顧雍出任縣令,積累資曆,等到將來設立禦史時,再提拔顧雍。

顧雍出仕,對張華來說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除了顧雍前來投靠之外,又有幾個自稱是東吳官員的文臣前來投靠,不過都是縣丞、郡吏之類的官吏,政治值在60~75之間,他們的姓名,張華都沒有聽說。

三國時期知名的文臣武將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中低層文官還是占據了多數,沒有聽說過也很正常。

哪怕是東吳丞相顧雍,也沒有多少人有印象。

但在東吳,顧雍地位很高。

張華任命這批官吏到各個村鎮擔任要職,強化吏治,領地的行政指數因此上升。

行政指數影響治安、民心,還會影響生產效率、征發徭役、招兵買馬。

張華將各個鎮子、村莊的治安、民心、生產作為文官的考核指標,提拔政績卓越的官吏,罷免無能之人。

這些數據指標為治理領地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當然,數據指標也不能完全證明治理該地的文官及格,還要考察忠誠度和清廉程度。

張華的領地重歸平靜之後,各地百姓忙著耕種,一副欣欣向榮之象。

各座鎮子的兵營招兵買馬,張華的兵力接近兩萬人。

兩萬兵馬,無論在哪一個朝代都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瓦崗寨有大唐宰相魏征擔任文官,治理內政,與夏鎮勢力勢均力敵,雙方在暗中較勁。

相比之下,勢力有所削弱的公子扶蘇,卻缺少文官,形勢更加危急。

秦鎮因為張華介入,瓦崗軍退兵,公子扶蘇為了以示答謝,贈送夏鎮糧食千石、布匹兩百、良馬五十。

公子扶蘇隻剩下七萬人口之後,實在是拿不出什麼東西了。

對於公子扶蘇的示好,張華收下。

蚊子再小也是肉。

秦鎮,蒙恬在練兵,卻對前景不怎麼看好。

秦鎮以及下轄的村莊,人口七萬,而夏鎮、瓦崗寨人口二十餘萬。

夏鎮、瓦崗寨武將不遜色於蒙恬,因此蒙恬以弱勝強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夏鎮、瓦崗寨隻要派出一支兵馬牽製蒙恬,另派一支兵馬長驅直入,蒙恬就要告負。

因此,蒙恬開始尋找出路。

都尉涉間前往秦川,看是否可以找到秦始皇或者秦國曆代國君建立的勢力。

然而,各地烽火不斷,道路隔絕,從洛陽盆地前往秦川,危險重重。

涉間偽裝成流民,一路向西。

首先,涉間穿過張華的領地,其次進入秦川,還要經過袁術勢力。

在秦川,幾百個勢力混戰,烽火連天,白骨露於野,一將功成萬骨枯。

八百裏秦川,勢力更加密集,名將如雲,文臣如雨。

涉間在袁術勢力的酒鋪打聽秦國勢力的情報。

“金兀術竟然投靠了袁術。”

涉間從袁術勢力的百姓閑談之中,得知金兀術投靠袁術。

而且,涉間陸續獲悉秦川的勢力。

“什麼,秦孝公也在此地!”

涉間終於打聽到一個秦國國君建立的勢力。

秦孝公是推行商鞅變法的秦國國君,讓秦國國力加強,逐漸成為戰國霸主。

“如果以蒙恬將軍的才能,與秦孝公聯合,或許可以成為秦川霸主。”

涉間自言自語。

秦川相當遼闊,袁術都能混成霸主之一,那麼秦孝公要是有蒙恬這些秦將相助,也有可能崛起為諸侯。

涉間秘密前往秦孝公的領地。

在途中,涉間經過一處戰場,隻見上萬兵馬來回廝殺,慘烈程度不亞於秦軍與瓦崗軍的戰鬥。

“唐?”

涉間看到其中一方兵馬的旗幟,上書一個大大的“唐”字。

涉間知道,那是一個不亞於秦的強盛王朝。

《身為領主的我隻想好好種田》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