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吟風弄月,不思進取(1 / 2)

第七十章 吟風弄月,不思進取

南唐後主李煜(936年-977年),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祖籍海州(今連雲港)。李煜是南唐元宗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李璟的幾個兒子出生後相繼死去,最後隻剩下大兒子弘翼一人,因此李煜成了李璟的次子。

李煜自幼聰明好學,才思敏捷,精通音律,尤其擅長書畫,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才子。隻可惜李煜像他的父親李璟那樣沒有政治野心,不想當皇帝,一心用在詩詞創作和遊樂上。與此相反,李煜的大哥弘翼是個極有政治野心的人,一心想做坐上皇帝的寶座。

弘翼成為皇太子以後,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他毒死了叔父。

弘翼在害死叔父不久,暴病身亡,於是,無意於皇位的李煜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皇太子的人選。

李璟在建隆二年(961年)遷都南昌,立年僅25歲的李煜為皇太子,命李煜留在金陵監國。李璟命嚴續和殷崇義輔佐李煜。六月,李璟病故於南昌。

七月二十九日李煜在金陵即位。

十月,宋太祖趙匡胤派樞密承旨王文祝賀李煜即位,李煜居然以宋臣自居,脫掉黃袍身穿紫袍接見宋使,對宋使低三下四,畢恭畢敬。

開寶四年(971年),宋朝消滅南漢以後,派兵到達漢陽(現在的武漢市漢陽),在長江上遊威脅著南唐。

此時,李煜恐懼萬分,慌忙派李從善出使宋朝,向宋朝表示南唐願意去掉國號。不求進取、忍辱偷生的李煜則自降一等,改稱江南國主。

宋太祖恰巧此時有其他的戰略安排,而且南唐對於宋朝不存在什麼威脅,就同意了李煜向宋稱臣的請求。

這時,李煜君臣總算鬆了一口氣。隨後,為了避開趙匡胤的注意,南唐從形式上看更像宋朝的下屬機構,李煜下令,將詔改稱散,中書門下省改稱左右內史府或者左右內侍府,尚書省改稱司會府,禦史台改稱司憲府,翰林院改稱藝文院,或者文館,樞密院改稱光政院,大理寺改稱詳刑院,客省改稱延賓院,大臣們的官號也隨之更改。

南唐一些正直的大臣對於李煜這種忍辱偷生的做法非常反感,常常出言諷刺。李煜麵對大臣們的諷刺既不理睬,也不加以責備。

李煜知道自己有愧於百姓,但是他卻無力扭轉南唐垂危的國勢,隻好將國家前途和個人命運拋之腦後,得過且過,當一天皇帝就盡情享樂一天。

內史舍人潘佑見李煜不思進取,毫不氣餒地勸誡他。但李煜不為所動,最後潘佑為了喚醒李煜,以死諫君,可惜李煜依舊忍辱偷生。

李煜在治理國家上雖然昏庸無能,但卻不是一個暴君,他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學天賦,而且對人對事都非常講感情。

李煜麵對國家的安危無能無力,把全部心思傾注在愛情和歌舞遊樂之中,不思進取。

早在954年,年僅18歲的李煜娶司徒周京19歲的女兒周娥皇為妻。周娥皇是南唐有名的才女,她不但國色天香,而且精通書史,善於棋弈、歌舞,更是彈得一手絕妙的琵琶。

雖然周娥皇比李煜年長一歲,但是兩人婚後感情篤深,生活幸福甜蜜,二人詞曲往來,生活得豐富多彩,李煜在婚後為周娥皇寫下很多詩詞。

李煜即位以後,冊封周娥皇為國後,從此對周娥皇更是寵嬖專房。

李煜後宮中有一名叫麗娘的宮女,為了獲得李煜的特別寵愛,她別出心裁,用絹帛把雙足緊緊地纏裹起來,使得足趾畸形地發育,屈曲纖小,形成新月形狀。結果,她走起路來搖搖擺擺,跳起舞來顯得輕盈飄逸。

古人以“蓮中花更好,雲裏月常新”這句詩來讚美麗娘。麗娘這一招非常奏效,醉生夢死的後主李煜對麗娘的病態美十分欣賞,命令工匠為她用黃金鑄製一朵高六尺的大蓮花,每到宴會時就讓麗娘在蓮花之上翩翩起舞。結果,宮女們競相模仿,上行下效,很快就普及到民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