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剪除政敵,威震北國(2 / 2)

蕭太後在韓德讓等官僚的忠心輔佐下,仿效漢人的統治方法進行全麵的改革。她釋放部分奴隸,把屬於宮帳的奴隸加以改編,使奴隸獲得平民的身份;又把舊部落解散,編為新部族,使新部族隸屬於南、北二院,削弱了奴隸製,瓦解了舊貴族們的勢力。

蕭太後要求中央及地方官員認真執行法令,抵製上級的無理索求。她將是否廉潔作為考核官員的重要標準,規定各級官吏凡有貪暴害民者,立即革職,永不任用。她禁止皇室外戚受賄,一旦發現,立即嚴懲。

太師名柘母犯了“迎合阿順”之條,被蕭太後責打20大板。韓德讓親自製止哥哥韓德源貪贓。統和十年(992年),蕭太後派參知政事邢抱樸赴各地巡察,將大批貪官處斬。一些廉潔者被破格提拔。

遼國經過一番任賢去邪的改革,政治走向清明。蕭太後在統和六年(988年)實行科舉製度,錄取名額逐年提高,科舉製度使大批漢族知識分子受到重用。比如,統和十四年(996年)進士第一甲的宛平人張儉,受到蕭太後重用,成為一代名臣。

遼朝前期,法律有濃厚的奴隸製色彩和種族偏見。契丹人殺死漢人,賠償牛馬就算結案。漢人殺死契丹人,斬首本人,其家屬淪為奴隸。蕭太後明確統一法律,規定契丹人犯了法,由漢官審案。她推行“上訴”製度,允許罪犯上告訴冤。

遼律有條規定,凡是叛逆之家,兄弟也要連坐受罰。蕭太後廢除了謀逆罪中的連坐之法。蕭太後執法嚴明,不摻雜私人恩怨。官員乃萬十到處造謠,透露了一些蕭太後與韓德讓的風流韻事,按律法當斬,蕭太後卻隻派人打他幾板,然後將其釋放。蕭太後經常審案,經常告誡聖宗謹慎用法,留心獄事。她對違法亂紀的官僚貴族從重懲罰。耶律國留內弟之妻阿古與奴仆通奸,國留把奴仆殺死,逼阿古自縊,蕭太後處斬了國留。統和六年(988年),奚王籌寧殺死漢人李浩,蕭太後痛打籌寧一頓,命他贍養李浩的家人。法律的整頓,對於進一步緩和民族矛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同時,蕭太後對農業發展十分重視,經常募民墾荒,賞給貧民耕牛和穀種,詔令貴族和遼軍不準妨礙農業生產。在蕭太後執政的27年間,減免賦稅23次,有局部地區的,也有全國範圍的,百姓安居樂業,政局穩定。

統和六年(988年)九月,蕭太後在韓德讓的寢帳中大宴群臣,厚賞群臣,公開宣布她改嫁給韓德讓了。從此,他們便名正言順地在一起了。

10世紀末到11世紀初,正是契丹族在漢文化影響下,大步邁向封建化的時代。蕭太後把握時代脈搏,使行將滅亡的遼國重振雄風,威霸北國。